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国防部长彭德怀因为一封信,揭露当时经济上浮夸风等问题,而遭到了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起初,有很大部分人是赞同彭总的一些看法的,生活上的经历让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感受,甚至还有同志表示基本同意彭总的信。可后来形势突然往更坏的方向转变,很多一开始支持他观点或者不愿批判他的人,也不得不作出违心的检查和发言。

时任军委秘书长的黄克诚大将,在会议中途,被毛主席专门召上庐山参会。当天,彭总给他看了自己写的信,黄克诚表示,除了一些地方的写法不好和反映方式不当,信上表达的观点他是赞成的,是实事求是的。

于是在会议上,黄克诚站出来为彭总发了言,这引起了那些人的不满,很快他也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他过去的经历不断被深扒,试图收集更多的“罪证”,从而将他打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这时,有人在会场上冷不丁地冒出一个言论,说:黄克诚与彭德怀有更深一层的关系,他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书”,完全是为了报当年的救命之恩。

黄克诚听完,顿时有些懵了,彭总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可是自己怎么不知道,又淡然一笑,认定这是编造的,可编造这样的事情又有什么目的呢?他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同时也不明白这句话指向何处。

而会场上的其他人,听到这个言论,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向他们提及过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黄克诚

可接下来,有关人员拿出证据,对此事进行了证实,并说当年正是在彭德怀的帮助下,黄克诚才能在肃反委员会下逃过一死,接着又拿出更多资料来还原事情的经过,在场的众人纷纷开始信服。

黄克诚此时也一脸惊讶地说:“原来彭总曾救过我的命啊!可我竟毫不知情。”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彭总真救过他的命吗,他又为何一点都不清楚呢?这一切得从头说起。

1931年盛夏,当时中央苏区正在进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时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黄克诚却突然接到命令,让他立即返回军团政治部,领受新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等他马不停蹄赶到政治部时,军团政治部肃反委员会负责人第一时间找到他,将一份名单递了过来。黄克诚一看,是一份人员名单,上面列的大多是三师的基层指挥员。

他面露疑惑地望向负责人,负责人则告诉他说,名单上的人都是被供出来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必须全部抓捕回来,接受肃反委员会审查,一旦证实,立即处决。

黄克诚听完眉头紧皱下来,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相信这份名单,这些所谓的国民党右派分子,此时正在前线带领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豁出性命在战斗,怎么说有问题就有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于是他向负责人解释说,是不是搞错了,这些人他都了解,都是很优秀的同志,其中一些人还是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底细都清清楚楚,他可以为他们做担保。

然而,委员会的人却容不得他解释,反而严厉地对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千万不要想着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来。

此时,黄克诚显然已经有了怒气,也明白无法再与他们说通,便愤然转身离开了。只不过,他并不打算按照他们说的做,而是下定决心,要保护好名单上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

之后的几天里,黄克诚一直拒绝捕人上送,这引起了委员会的强烈不满,一个劲地催促他,责问他。没有办法,他又只好暗地里通知名单上的同志,去山上躲一段时间,避避风头。

但是那时战斗正处于紧张时期,为了不耽误战机,一旦打仗时,黄克诚又连忙让人把山上的干部叫下来,指挥部队战斗,战斗结束,又立马回山上躲藏。

就这样,一直相安无事了半个多月,却还是被委员会的人发现了。有两位指导员更是直接被他们抓捕,不久便遇害。黄克诚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悲痛,直接前往政治部,怒斥了他们此番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总

而肃反委员会也早已对他不满,之前一直拒绝捕人上送就算了,现在竟还敢为那些人鸣冤叫屈。于是当即下令抓捕了黄克诚,并准备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的罪名将他处决。

就在这时,军团长彭德怀知道了这个事情,急忙从前线赶了回来,经过他的干预,肃反委员会才最终没有处决黄克诚,只是撤销了其师政治委员的职务。所以说,彭总确实曾救过黄克诚的性命。

只不过,黄克诚当时并不清楚具体情况,肃反委员会在释放他时,也没有说明,当然彭总也没有向他提及过,这就导致在此次会议之前,黄克诚本人并不知道彭总曾救过自己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总

而这也正表明,在会议上,黄克诚支持彭总的意见,并不是完全出于私人感情,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当然,由于性格作风类似,彭总个人魅力等原因,黄克诚与彭总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