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小窝,只有自己的小窝。

很安心。

回到家收拾东西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冒出来“吾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

按以前的理解,我想当然会认为吾乡指的是老家,也就是和父母待在一起的家。

今年的我,会认为吾乡是指我现在租的这个独属于自己的房间。

只要回到这里,我就会安心,心也有了去处。

回家,回到有爸爸妈妈在的那个家,当然很好。

每天都能吃到我妈做的喷香喷香的饭菜,也能坐在院子里每日晒到足够足够的阳光。

有充足的时间坐在门口的石墩子上看风景发呆。

可,这种美好的生活绝不能持续太久,否则我的心会觉得别扭地很。

怎么形容呢?

我想,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真正属于我的空间吧。

会时不时地接受来自我妈的呼喊,包括但不限于去拿两个鸡蛋,去把冰箱里的剩菜端来,发出“开饭啦”的喇叭,吆喝问中午吃什么。

我爸年龄大了,有点耳背,看视频声音大的感觉离二里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我当然不是谴责他们,只是我们处在一个环境下,必须要面对的罢了。

哪怕哪天下午没事,自己呆坐在屋里床上,也并不想认真做点事情,只是来回无聊地看着各种短视频。

所以这时候我又会有一种负罪感。

大好光阴就这么被我挥霍掉了。

可我在家又实在没那个心境去做一些能让自己安静的事情。

所以很多时候我选择早早睡觉。

多早?

晚上八九点吧。

我或许是有点古怪的。

想做什么就做呗,还分什么地方场合,矫情!

我不行。

我是一个连玩手机都需要安静独自静静地看的人。

我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之高使我在既想多陪陪父母和又想迫切回归独居生活之间拧巴。

我妈之前问我,你自己在那不也是天天工作,不会无聊吗。

我只回我妈说,不无聊。

别的再多我也没有说了。

因为我妈的生活很简单,吃饭睡觉打麻将,农忙时就去地里干活,简单朴素的一个人。

而她的闺女呢,表面的吃饭穿衣这些无所谓,但精神一定要自由。

所以我在家和我爸妈聊天的话题也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家常事。

到这个年龄,已经没必要一定要争个什么高与下,对与错了,能做的就是在能陪伴的时候尽量不要缺席。

年已过,家已回,我会继续在吾乡好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