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在多子女家庭,老人和子女的关系,大部分逃不脱“远香近臭”的定律。
69岁的宋老太也有三个孩子,老两口跟着唯一的儿子大志生活。
两个女儿大梅和二萍都嫁到市里,一放假就回来看他们。
都说闺女是小棉袄,这话确实不错。
两个女儿每次回来都必带各种营养品和老两口爱吃的零食,逢年过节还会给些零花钱。
这不,春节回来,带了老父亲爱喝的名酒,还带了老妈爱吃的桃酥等各色糕点。
和宋老太说了会话,二萍就挽着袖子下厨,帮嫂子准备中午的饭菜。
正忙着,大志的儿子要陪媳妇回娘家,问他[妈]拿什么礼去合适。
二萍就见嫂子出去了,不一会院子里传来大梅发飚的声音:“嫂子,你这搜刮老人也不背背人眼了是吧?我花2000块买这些东西是孝顺爸妈的,可不是让你拿去讨好亲家的!我们这还没走呢,爸妈都吃不上一口!那我们不在的时候,爸妈岂不是连饭都吃不上了!”
听话音应该是嫂子把他们拎回来的东西,让侄子走亲戚用,大梅不满,吵闹了出来。二萍慌忙出去劝架。
大梅是个火暴脾气,心里攒不住事,看不惯啥,立马就要爆发。
二萍是深知姐姐脾气的,怕她好心办坏事,便赶紧劝她住嘴。
另一头,宋老太拎着烟酒直往孙子手里塞。
大梅恨铁不成钢地数落小妹:“要是人人都像你那么怂,咱爸妈还有好日子过吗?”
一转头又看到宋老太这一幕,心里认定父母被嫂子欺负得不敢反抗,更火大,誓要为父母讨回公道。
联想到平时宋老太曾向她诉苦,说嫂子做饭太咸,太硬,宋老太说了多次牙口不好吃不了,可是嫂子仍不改变。
宋老太还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对媳妇多好呀,如今自己老了,轮到媳妇当家,处处不拿自己当回事。
于是,她满腔愤怒,化身正义使者,对嫂子连连抨击,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被翻了出来,她恨不能把自己妈这些年的苦都吐出来,让嫂子看看老太太这些年有多委屈。
面对她的暴怒,嫂子只在一开始有刹那的愣神和脸红,但后面全程淡定听着,等她说完,轻飘飘接了一句:“既然你觉得我们做的不好,那你把妈接去伺候吧!省得耽误你尽孝!”
一句话怼得大梅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因为宋老太虽然没少抱怨儿子媳妇,但她秉着儿子的家才是自己的家的原则,说啥也不到女儿家去住。
所以大梅以为自己是为父母出气,其实到最后才发现,小丑竟然只有自己。
闹了一场不欢而散,回程的路上,大梅依然愤愤不平,质问二萍为啥看着爸妈被欺负,都不吭声,难道是怕哥哥嫂子吗?
二萍叹口气,幽幽地说道:咱们平时过的都是自己的日子,只是偶尔才回来看看爸妈,真正陪伴父母,供给他们一日三餐的其实是哥嫂。
咱们离得远,爸妈平时生病去医院都是哥嫂及时送的,说实话,就连侄子也比咱们能帮的忙多。
牙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爸妈和哥嫂难免有摩擦,爸妈偶尔抱怨几句,咱们能做的,只有做个树洞而已,他们对哥嫂不满,也不过是向我们吐吐槽,咱们安慰安慰就行了,真的不需要咱们替他们出头。
你忘了那年,妈说给嫂子看孩子累,嫂子也不体谅她,我还特意去找嫂子说了一嘴,结果嫂子真的不让她看了,她反倒觉得我多事,不该把母女俩的悄悄话给嫂子说。
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他们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咱们就别多事了!
有心意呢,就多买点东西回去,既是咱们的孝心,也犒劳嫂子帮咱们照顾父母的辛劳。
如果觉得心里不平衡呢,就少买点,其余的啥都不说,反正也是肉烂在锅里,肥水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