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本身是支付技术的代差,我们要做的是让老外移动支付门槛更为便利化,而不是为了老外的落后习惯去提高我们自身社会的运转成本。

看来看去,老外花钱的困难核心在于绑卡难度,这个问题才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协调。但是要说起来,支付宝、微信现在都放开了外国银行卡绑定业务,主要问题在于审核比较长并且结果不确定,这类问题就是比较复杂的制度问题,而且应该说很多问题其实在于国外。

至于隐私权的关切,坦率地说这完全没有意义,要隐私就别要便捷,这是规律。至于担心什么中国APP窃取隐私,事实上这种危险要远远小于还在用现金的阶段,而信用卡这类支付模式,安全性比数字支付只低不高。如果外国人来中国还在担心自己个人隐私泄漏,那多数情况纯粹是太高看自己的社会价值了。至于什么二维码不懂得使用,如果不是头脑不正常的话那就是纯粹的傲慢了。

别的领域大概还有点辩经的必要,但要说移动支付确实是比现金或者信用卡支付更为先进的支付模式,这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相当高的安全性。别的不说,中国国内的盗窃、抢劫大面积绝迹,多数转行去海外搞电信诈骗,这就是个典型结果之一。另外,使用APP进行支付的成本远远小于POS机的日常维护成本,更不用说可以跨国支付的POS机,这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商户的。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性,同时也有很多治理上的好处。

而国外仍然大范围处于现金和信用卡、借记卡支付阶段,这其实就是技术代际差异的体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落后而不是推动先进?老外来中国,就最好使用移动支付,我们需要做的是让绑卡、认证等工作更为便利,而不是去强行迁就老外的消费习惯,这是舍本逐末。偏好和习惯本身可能无所谓好坏,但技术进步有着显著的进步标准。好技术就应该去推动,而不是跟旧技术妥协。

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身也是一种中国技术在相对封闭环境下持续迭代的体现。应该说,美国自从2018年开始对华贸易战后,中国的开放国际环境就开始面临威胁,而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到2022年底则让中国入境变得很困难。在这期间,中国国内的进步却没有停止,特别是得益于中国的大体量、强组织能力,在相对封闭之下中国经济在风浪中表现出了更大的韧性,保持了全球最大的生产性经济体并经受住了考验。而海外的进步则没有那么显著,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一些中国传统优势领域我们扩大优势,在一些本来较弱的领域中国也异军突起。结果,重新放开人员流动之后,我们的技术优势反而越来越大。

很多人幼稚地以为“开放=发展”,但是有效的开放才会有发展的结果。并且开放,也不是对发达国家开放才有未来。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发展现在非常需要逐步“以我为主”的开放。中国不能永远给西方打工,一定要往上走。

基于这个逻辑,我们也应该将移动支付这种形式逐步推广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有路径依赖,但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经过信用卡时代,我们应该逐步推动这种习惯在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从而实现“以我为主”的技术标准输出,并为后续市场打开通道。

有些问题不大,有些问题存在,但如果解读不好,会让人很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