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里投三分球有好多都是“不讲理”的,有机会肯定投,没机会高兴了也投,他就是这样的风格,用不着按照“是否应该投篮”来要求他。

女篮奥运预选赛上,中国队输给法国,很大原因就是法国队的头号球星约翰内斯替补出场,上来就是“不讲理”的三分球,咣咣连中几个,一下子打乱了中国队的阵脚。、

但是——中国队拿不出这样的球员。

中国队也几乎从来不这样投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回头想想,男篮也好,女篮也好,如果有一两个“库里式”的球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不讲理打法飙中几个投射,是不是就能够解决了危机?

可惜的是,中国队出不了库里。

1、“科班式”教学成双刃剑,不允许野蛮生长。

中国球员从小接受的是“乖孩子”教育,严格按照教练和教程的要求,规规矩矩地练球,不许有自己的“歪门邪道”,因此动作一般都正规,程式几乎都一样。

按照篮球战术,一板一眼,打配合打挡拆跑位置,有机会了才能投,球要传给有机会的人,这种思想当然没错,而且也渗入每个球员的骨子里。

库里式的打法,其实是每个中国球员在练球时都不可想象的。

外国球员则不同,他们和中国球员的成长环境就不一样,有时候,是一种“野蛮成长”的环境,他们并不会完全注重规矩和模式。

打个比方,当年休斯顿火箭有个海耶斯,也算是中国球迷的老熟人了,他的罚球是“断续式”的,姿势非常怪异,但命中率并不低,因为他从小就是这样“歪门邪道”成长起来的。

中国队绝对出不了海耶斯

篮球训练,我们并没有做到“百花齐放”,更多的时候执行的是“千篇一律”。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库里,但是如果一个球员有库里的潜质,那么在千篇一律的教育下,他可能就把潜质消磨没了。

2、“对抗平衡点”还没找着。

有个明显的事实:中国队球员在国际赛场上很少超水平发挥,多半都是平时打得很好,一出国就不适应了。尤其是高对抗的情况下,以前能投进的,打铁了,以前能完成的配合,打不出来了。

三分远投这一项,最明显,好多人平时挺能投的,为什么一出现对抗,就投不进去了?甚至连投篮的机会都找不着?看中国男篮输给日本那一场,日本队左一个三分右一个三分,都快投疯了,可是中国队的三分寥寥无几,差距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抗,成为中国篮球的一个痛点。

男篮尤甚。

这事儿很令人头痛,你动作大了,容易犯规。动作小了,被对方给围住,那这个平衡点到底在哪儿?

A:“等哨儿”是错误的,它会造成球员不习惯对抗。

CBA赛场上有一段时间是流行体毛哨的,使好多队员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一做动作,哨子就来了,因此用不着费劲就能得分,久而久之,不习惯对抗了。

近一两个赛季,鼓励对抗,裁判的体毛哨少了一些,但从总体上看,改观并不明显,吹的不够或吹得过头的事反而不少,这也难怪,想让裁判群体一夜之间进化,难度有点大。

等哨思想,在国际赛场上绝对行不通!

何况没有几个裁判会照顾中国队。

B:对抗训练还要加强。

库里怎么训练?他在投三分的时候,旁边有人拿着海绵大棒去击打他的胳膊,模仿对抗,在受到击打的情况下能够把球投进,这才叫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说球队就得去买海绵棒……训练中对标国际先进,这是应该做的,不加强对抗,平时练出十分功夫,出国就变六成。

C:建议引进几个外国裁判。

外援,已经引进不少了,裁判,没有。如果能够引进裁判,让国际判罚标准进入国内,这对于球员们日后走出国门,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样做有点难度,毕竟需要花钱,而且这钱各个俱乐部是不出的,还得CBA公司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