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北京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人已迁至副中心办公

2月2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郭兰峰说,着眼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构建形成了疏解的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首批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同时也出台了关于户籍、投资,以及疏解到雄安的职工或者企业的工资收入等政策。北京首都功能的布局不断在优化,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据介绍,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当前,雄安新区城市的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新区也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车牌等。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副中心办公,环球影城成为旅游地标,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已经建成亮相,副中心的生活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十年来,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形成,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总的来看,过去的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重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郭兰峰说。(北京日报)

北京事、天下事、身边事,就关注"京城大峰峰"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欢迎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