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什么是爱?

你有被无条件地接纳过吗?阳光照好人也照歹人,所以阳光、温暖成了爱某种层面的代名词,这是来自自然世界无声的爱。

记忆里最初的爱应该是源于父母吧?可为什么很多人到某个年龄,甚至五六十岁仍不能释怀父母给的伤害?

神爱世人。父母不是神却承担了神的职责,造了人。就成了孩子的小宇宙中最早的神。

可他们终究不是神。

多少次他们打着爱你的名义对你严加干涉,他们可以温柔体贴,也可以咆哮如雷,甚至可以喜怒无常,生活里他们也会不负责任,会犯错,而孩子却要无辜承受着错的一部分。

多少人在两种矛盾的人生里对抗徘徊,父母期望的人生和自己想体验的人生。

我们渴望父母的爱,但是这爱又好像是有条件的,你要努力活成父母的骄傲或者成为父母的想要。否则,他们的爱被失望替代,似乎爱消失了。

这就是我们最初对爱的体验---它好像是有条件的。

人们最早对爱的潜意识便是,爱的对立面是怕。因为担心它不恒存在,得到的时候便怕失去 。

是的,爱的对立面甚至不是恨,恨可以是爱的另一种形式,它的真正的对立面是怕。

如果基于怕的爱的现实统治着你对爱的体验,甚至创造了你对爱的体验,那么这个世界似乎充满了不安。

你发现不光自己接受的爱是有条件的,而且你给出的爱也是有条件的。甚至在你收回和保留爱,并且为它设下条件的时候,你也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爱。

尽管如此,人们无力去改变自己爱的方式,无数的经历告诉人们,要是再次敞开心扉,无条件地去爱,那就糟糕了,后果太可怕了,可能输得一败涂地。

小时候的怕可以演变成愤怒,失望,以及成年后对父母的疏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

可是,你快乐吗?

你不曾真爱过别人,也不曾感受过真的爱,你生活里的付出和收获都是可以几斤几两计算的,这样你快乐吗?

如果你对爱的思维是错的,还怎么去怪自己没有经历过纯粹的爱?

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爱或者怕,不仅仅是人际交往。所有商业、政治、宗教、教育、甚至所有的战争和和平。所有人类作出的自由选择,都是源于这两种思维的一中,要么是爱的思维,要么是怕的思维。

怕是收缩、封闭、伤害的能量,它引起孤独、愤怒、焦虑、痛苦所有负面的情绪。

爱是扩张、开放、治疗的能量,它引起平和、自信、分享、快乐等所有正面的情绪。

怕让我们层层包裹,爱让我们无限释放。怕让我们抓紧拥有的一切,爱让我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怕纠缠,爱松手。怕激怒,爱抚慰。怕攻击,爱,改变。

对于一段亲情友情爱情,对任何一段关系,它的目的是提供机会让我决定做个怎样的人,让别人来分享我的完满,而不是因为别人我才完满。我能决定的只有我可以为别人做什么,而不是我能得到什么。

如果我选择了爱,却被伤害呢?我选择爱,并非因为他是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总是陷入误区,觉得我付出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这也是我们父母的误区。

而真实的情况是,我并不是通过跟他人的关系来成就他,他人也不是通过跟我的关系来成就我,我只能成就自己。

如此说来,我不必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我只需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

对这个世界,我会全然地爱,哪怕受伤。我会全然地接受爱,因为我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可那些在痛苦里无法自拔的人呢?

你愿意依从本能还是依从理性或者说那个有创造力的自己?

我们跟命运波及哪能那不受伤?受伤不是耻辱,他是竹子生长的结节,只为了往上成长更加稳固。

失败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人生有必然的失去,这些错误和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的”,给你创造机会,直面自己。

理性的对面不是感性,是本能。感性的对面不是理性,是麻木。

痛苦是容易的,痛苦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你只需要原地不动就好了。享受幸福比承受不幸简单的多,前者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多少自以为在感性里痛苦的人,无非是被现实暂时的失败打倒,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这个世界麻木,丧失了对爱,对阳光,对希望的追随的勇气。然后顺着自己的本能,选择坐以待毙,无能逃避而已。

(四)

爱给人力量。

如果这爱不能来自父母,那它可以来自自然。

一定有个造物的主,它不一定是上帝或佛祖,它甚至是言语不足以表达的形状,他创造如此精密神奇的自然,无时无刻,有阳光雨露,有昼夜星辰,有四季更替。

我们都是被它爱着的。

让我们去阳光里汲取爱的能量,也同样去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