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一婷
城之南、海之角,半城街景半城海,这里是市南。
初相识,对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一见钟情;
再走进,在历史积淀、人文荟萃的交织碰撞中,心向往之。
回眸历史,青岛是中国近代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处于城市之核的市南,有着“最青岛”“最时尚”“最文艺”的资源禀赋与气质担当。有着中国境内现存最早的电影院,中国大陆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近代殖民监狱,中国第一座水族馆,是中国最早传入西方油画和水彩的城市……时尚、开放、活力、现代,市南因博物馆的存在,发展步履更加坚实、更有底气。
“量”足——蕴藏丰厚的文化家底积淀
一个临海湾城,一城历史文化。城市与文化的契合,为市南注明了文化的身份,增添了文化的尊严。
从“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青岛故居辟建为全国首家以文学名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到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水师饭店旧址建设为展示电影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互动体验场景的城市文化客厅——1907电影博物馆,再到将德国胶州邮政局旧址升级为集现代工业遗产、德式老建筑、邮电专题、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场所——邮电博物馆,还有以“彩青岛”为主题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嘉木艺术博物馆,以及打造中国传统印刷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课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走进市南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无数记录着城市百年静止的风景与尘封的记忆的影影绰绰,穿越古今朝着我们涌来。
市南区历史文化遗产丰厚。西部老城区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一半,其中纳入历史城区核心区面积6.3平方公里,占全市91%。在《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公布的60处名人故居中的58处、历史建筑313处中的265处都分布在市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中,青岛观海山、八关山等4条历史文化街区全部位于市南区。市南区的八大关街区和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区。
目前,市南区有文博场馆40余处,其中注册备案博物馆20家,达到每3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全区确立“开放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式发展思路,成熟一处开放一处。已注册的博物馆中,历史类8家(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骆驼祥子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类5家(青岛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青岛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青岛赞一油画博物馆等),军事体育类1家(中国海军博物馆),自然科技类2家(青岛海产博物馆和青岛市口腔医学博物馆),建筑艺术类博物馆1家(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还有工业遗产类1家(青岛邮电博物馆)。
“博物馆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南的文化自信。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市南区有效地利用了市、区地方文物元素,展陈涵盖名人文化、建筑艺术、革命文物、城市历史、美术绘画、民俗文化等多种类型内容,专题专业性强。另外,各博物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充分发挥社会文化教育功能,举办特色展览活动,让深藏在博物馆的青岛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为岛城文旅产业创造了新活力,为打造博物馆之城做好探索与铺垫。
“质”优——散发不同类型的斑斓色彩
城市不能搞“千城一面”,独具魅力是一座城市独有的、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与特色。
壮丽而秀美,沐古而纳新,宜诗意栖居,宜斩浪弄潮。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预览。随着百年水彩博物馆、青岛之光历史建筑展览馆、鲁作家俱博物馆纷纷开放纳客,开启了一场西部历史城区的文博盛宴。其中,位于浙江路15号的“青岛之光历史建筑展览馆”内收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100多处优秀建筑,以微缩景观的独特艺术形式,展示了优秀建筑的厚重文化内涵,不仅为年轻的岛城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城市文明的一支奇葩。
透过“青岛之光”浓缩的市南历史城区百年建筑精华,萌生了想要走走市南老城的想法。其实,市南本身便是一个建筑文化博物馆。主要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的八大关建筑群,集中了德、日、俄、英、法、美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主要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青岛德国建筑,包括德国总督楼、总督府、警察署旧址等功能建筑24栋,诉说着近现代重要史迹;分布在“三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的58处名人故居,见证了上世纪青岛作为全国文化重镇的历史变迁;形成于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的中山路近代建筑群,见证着青岛重要的商业母脉;大量的城市公共建筑、宗教建筑与里院建筑,赋予了市南中西建筑风貌并存、中西市井风情融合的特殊魅力。
“处处可触及、处处可融入,一切与‘我’有关。”这就是市南博物馆的个性所在。正如青岛之光历史建筑展览馆馆长王亮所言,“建立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参观者欣赏青岛优秀建筑的风姿和特色,全面领略青岛城市深厚的记忆和文化的多彩,更在于善待和保护这些优秀建筑,传承建筑文明,延续青岛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文化品格,使城市在飞速发展与对历史价值的深刻理解之间获得平衡。”
近年来,随着西部历史城区更新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市南持续放大博物馆的优势作用。如,发挥八大关、中山路周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集聚优势,打造市南区文化地标。走出“深闺”的八大关太平角区域,重点打造“八大关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项目,陆续推出蝴蝶楼、地质之光展览馆等21处项目。在中山路区域,则依托老建筑建设嘉木艺术博物馆、邮电博物馆、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等10余家文博场馆,形成“青岛湾”文博场馆聚集街区,提升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的知晓度。
为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在提升各场馆建馆特色,建设主题多元、特色鲜明的文博场馆体系的同时,市南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利用名人故居、文物建筑创办特色主题博物馆,推动胶济铁路博物馆、电力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建设,让品质博物馆之城吐露纳新,百花齐放竞芬芳。
“效”显——以业态融合支撑气韵人脉
城而无名,行之不远。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城市文化的象征,发挥着“城市客厅”的功用。比如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成为吸引大众前往的文化地标和交流平台。连接过去、现代、未来,沉浸式打卡博物馆已经一种时尚而浪漫的社会潮流和现代的文化“朝圣”方式。
市南打造品质博物馆之城的道路漫漫。站在文化底气与特色塑造的高度,还要有多元化经营和融合业态相配合,来烘托城市的氛围,来支撑城市的气韵与人脉,从而拉动产业、激活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西部开发提前谋划布局博物馆业态,市南定下2025年全区注册备案博物馆数量增至30处,实现每2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的目标。这个宏大目标如何突破?
“别看这些家具不起眼,但都是国宝级的,来源于私人收藏。”在莱阳路28号的鲁作家俱博物馆,展陈部长华伟说道,眼前这对“黄花梨圈椅”在2017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成交价就高达90多万英镑。还有馆内的明代铁铸魁星点斗屏身上曾上演过一场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手中夺回国宝的故事。作为非国有博物馆,也在尽己所能让国宝回流,让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能得以保留、传承。
在非国有博物馆,很多珍贵、小众的藏品展陈出来,涉及城市建设历史、书画艺术、印刷文化、电影传媒等多方面内容,填补了博物馆门类上的许多空白,构成博物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亮眼色彩。对此,市南区创新经营理念,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博场馆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同时,完善文博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开办文化场馆、场馆日常运营、承办高水平展览活动等项目给予资金奖励。
文物、馆藏大多是冰冷的、干瘪的,需要一些烟火气来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激活它们的生机。通过文博场馆与文旅创意的跨界融合,市南区在传统的展陈、教育功能中引入文艺沙龙、特色书店、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创新推出“啡阅青岛”项目,将4万余册公共图书配置到文博场馆,实现了场馆功能升级与文化休闲的互动融合。推出50余种以名人文化和老建筑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多彩青岛系列丝巾等以市南区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产品获得国家级比赛大奖,实现旅游业与文博业“出圈”融合发展。后期,还将指导博物馆强化内容挖掘、优化展陈设计、融入数字科技、加大宣传推广,策划推出夏季夜间主题“夏夜之光”、经典藏品推介等活动,全面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最具特色的精品博物馆之城。
期待一个个博物馆在市南“串珠成链”。期待您乘兴而来,打卡市南博物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