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播版权保护知识、提升高校学生的版权保护意识,视觉中国旗下的上海视觉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打造的“版权保护线上公益行”首场直播课程,2月26日圆满结束,直播在线人数超过5.2万。

首场直播课程由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亮教授授课,王亮教授长期从事版权运营管理、数字出版等领域的研究,对版权问题有着深入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本次线上直播课程中,王亮教授就“自媒体时代的版权监管——挑战与机遇”为主题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大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过程中,王亮教授提到自媒体时代的版权问题及现状,用户和内容的体量极大,版权内容管理十分困难。消费者的固有习惯、监管薄弱和版权保护技术的落后也是导致数字内容盗版的部分原因。增强大众的版权意识和健全法律法规是避免盗版现象的重要举措。王亮教授认为大部分用户习惯了“免费的午餐”,不仅打击了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还对数字内容产业造成了伤害,所以制定合理的收费体系、搭建专业的版权内容服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视觉中国是全球领先的视觉素材数字版权库和交易平台,成立于2000年6月。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聚合数量超过5.3亿的优质图片、视频、音乐等数字版权内容,打造以“内容+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公司累计与国内外近300家传媒出版和版权机构等建立了紧密的版权内容合作关系,全球签约的创作者超过50万人。2014年上市以来,视觉中国累计向全球内容供稿方支付版权许可服务费超20亿元。

面对本次直播的主要受众——大学生群体,王亮教授从创作者和使用者两个角度提出,大学生经常要面对各类作业和比赛,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和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如果作为创作者,大学生需要了解版权法律的基本知识,在创作完成后,应及时保留好创作过程的证据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版权注册,以获得法律上的保护。而在在使用他人的作品时,应遵循“先授权、再使用”这一版权保护基本原则,即先获得创作者授权,再使用他人作品。同时,还应尊重他人创作劳动成果,标明作者、出处等相关信息。

王亮教授表示,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要创作者和版权保护拥护者,更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了解版权法律和参与版权保护活动,有效保护自己的作品、尊重他人版权,共同推动版权保护制度完善,维护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

对于自媒体创作者、版权相关从业者以及广大大学生来说,此次公益直播课程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视觉中国总编辑、副总裁兼上海视觉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宗堂表示,20多年来,公司始终把版权的合法合规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此次开展的“版权保护线上公益行”活动就是一次“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版权生态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