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两天,看到网上有好几位网友写文章,传颂刘强东为老家宿迁市光明村村民送年货的故事。一位网友说,2023年底,刘强东给老家1300多户村民送年货最少花了130万元。还有网友历数了刘强东以往的同类善举:2018 年春节,刘强东为全村各户送去春节大礼包、家用电器等,最少花了180万元;2015年,刘强东给全村65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了10000元红包,还请全村人吃饭,最少花了700万元。这样算来,仅这三年,刘强东春节在家乡做慈善的花费就超过1300万元。刘强东这样做,是不忘来北京上大学时穷困的乡亲们对他的资助。真可谓:有情有义宿迁人,知恩图报刘强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强东是中国著名电商企业京东的创始人。从各类有关刘强东创办京东的报道看,他能成就辉煌人生,与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习经历直接相关。作为他的校友,我由衷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我写这篇短文,目的不是搞传颂接力,刘强东和整个社会都不需要我这样做,而是因为我在表扬刘强东的网络文章中看到了一个往年的画面:刘强东在广场上亲手把百元大钞发到家乡老人手上。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天一个微信好友发的朋友圈:郝堂村几位老人喜气洋洋手举百元大钞,老人背后赫然写着工整对仗的两句话: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这两个场景在我脑海里翻腾叠加,就形成了本文的题目:建议刘强东向李昌平学习。学习什么呢?高素质乡贤做高质量慈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个建议有两层意思:一是刘强东和李昌平都是农家子弟,对于家乡来说,都是在外打拚且事业大成又不忘家乡的高素质乡贤;二是刘强东在家乡做慈善的质量不如李昌平高,我便以1983届学长的身份建议他向李昌平学习。

说事业大成,刘强东当之无愧,无人怀疑。说李昌平事业大成,很多网友可能还不知道他。但在二十年前,当京东还没有什么名气的时候,李昌平就以乡镇党委书记身份向总理说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实话,从而闻名全国乃至海外,国家采取减免农业税等善举,与他向中央反映农村基层真实情况多多少少是有关系的。至今,在“三农”领域,提起李昌平,仍然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把李昌平与刘强东相提并论,也没有什么不妥吧。

那么,说刘强东在家乡做慈善的质量没有李昌平高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李昌平比刘强东还有钱吗?李昌平给家乡的钱比刘强东还多吗?以我对李昌平的了解,他不算穷人,但论个人钱财与刘强东有天壤之别,而且我也没有听说过他像刘强东那样每逢春节都要给乡亲送年货送钞票。

为什么要说在家乡做慈善,李昌平高于刘强东呢?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强东是把自己挣来的钱拿出来一些分给乡亲,这叫授人以鱼;而李昌平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教会家乡的老人用自己的钱生钱,这叫授人以渔。

李昌平的善举大致如下:2006年,李昌平工作之余回到家乡监利县王垸村,找村党支部书记李花清说:我掏出10万元,村集体出资45万元,这两笔钱都作为“种子”资金,再吸引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出资2000元,创建监利县王垸村养老资金互助社。李昌平对李书记和老人们说,咱们把闲钱集中起来支持本村青年后生搞生产经营,以钱生钱,稳赚不赔,万一赔钱,就先赔我的10万元。见李昌平这么慷慨,更重要是听他说的在理,老人们都加入进来了。于是,全国首家养老资金互助社就在王垸村诞生了。17年来,王垸村养老资金互助社为本村青年创业发放互助资金8000多万元,为老人们累计分红379.7万元。平均每个老人分了14000元!这就是李昌平作为乡贤在家乡做的慈善事业,他的理念和方法是“助人互助,互助助人”,即引导老人们互助起来,靠互助帮助他人和自己。

更为可贵的是,李昌平十多年前创建了名为乡建院的社会企业,协助全国各地党委政府搞乡村建设。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李昌平带领乡建院的小伙伴们协助数百个村建立了养老资金互助社,其运作模式与王垸村大体相仿。本文前面提到的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就是李昌平在家乡之外推广养老资金互助社经验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也是他创建乡建院的根据地。在郝堂村,李昌平为养老资金互助社确立了办社宗旨: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每到年关,郝堂村入社的老人都会分到几百元的红利。这些老人可不仅仅是凭借向互助社出资的3000元本金拿利息,还要为从互助社借款的社员做信用评定,说得直白一点,村里的青壮年想从互助社借钱,要先求得老人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网友们就明白了吧,同样是年关手里拿到钞票,光明村的老人靠他人乐善好施,而郝堂村的老人靠自力更生。

据我所知,李昌平领衔的乡建院从引导农民开展养老资金互助起步,已经拓展到了引导农民办综合性合作社,为小农户和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生产、供销、信用、房宅使用权交易、村庄规划设计等综合性服务,着眼点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让所有农民,不论能力大小,都能在组织中自立自强。

中国人民大学,我和刘强东的母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中国共产党是靠组织动员群众尤其是动员农民群众起家的。京东已经是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庞大组织,大概是刘强东学弟深得母校真传的结果吧。他回馈家乡的行为涉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我的本行相关。作为他的学长,我不得不说,他没有把超强的组织能力运用到组织家乡父老乡亲方面去,尤其没有像李昌平那样,让自己的慈善行为惠及到家乡之外,也就是没有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也许有人会说,刘强东日理万机,哪能回村做具体的组织动员农民工作呢。但据媒体披露,京东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高度关注并参与乡村振兴,是有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的。只要刘强东有组织动员农民的明确意识,并把这个意识传递给属下,以他的综合实力,会比李昌平做得更好吧。

像刘强东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很多。但我观察,绝大多数企业家做慈善还处于撒钱的层次上。我认为,在小康发展目标已经实现的历史大背景下,几百元上千元,对于被施舍的人来说意义已经不大。如今,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慈善事业也要提高质量。我以中国人民大学学子的眼光看,在农村做慈善,刘强东学弟应当向李昌平学习,同时也与其他企业家共勉。

作者徐祥临,转载自“徐祥临”今日头条号

本文是《建议刘强东向李昌平学习》系列文章-第一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祥临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