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新加坡这样一个国家,面积狭小,人口不多,而且地理位置如此关键,且不说它当时有没有钱,对于新加坡自己而言,周围随便一个国家来上一脚,它都得挂上白旗。

天然的没安全感,让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非常焦虑。

1963年,刚刚独立的马来亚联合邦希望能够和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合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抓住机会,搞了一波全民公投,然后大家组团合并成一个新的国家——马来西亚。

然而,诡异的是,两年以后的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同,0票反对的投票方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于是就有了下图经典的一幕:

投票结束以后,李光耀接受记者采访,当堂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票结束以后,李光耀接受记者采访,当堂落泪

后来李光耀在回忆录《风雨独立路》中悲伤的写道:

新加坡的独立是强加在它头上的,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

那么,问题产生了,刚刚结婚两年,马来西亚为何选择将新加坡这块宝地踢出去?李光耀又为何不喜反哭?

第一,财务分配问题。马来西亚主体部分比较落后,但新加坡有钱,所以两者在税收和财政分配上有明显的区别,比如,马来西亚政府要求新加坡上交60%的税收,用来扶持马来西亚其他贫困地区。

李光耀不同意,新加坡也不会同意。

李光耀和三个孩子(前排左一、右一、右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光耀和三个孩子(前排左一、右一、右二)

第二,族群带来的政治问题。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其境内广泛分布着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合并后的马来西亚,阶层划分特别明显:

华人掌握财富,马来人掌握政权。

对于执政的马来人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马来人最担心的就是有钱又有人的华人族群来掌握权力。

而刚独立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这一块其实都心照不宣。

我不去你的地盘搞选举, 你也别来我的底盘来搞选举。

但是半年以后,随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政策上的分歧逐步加大,马来人最先放弃了规则,跑到新加坡的地盘搞竞选。

理由也很简单, 等马来人掌握了新加坡政府,那分歧就不存在了。

李光耀也不甘示弱,成立“马来西亚团结大会”作为反击。

就好比两个不懂事的孩子, 你碰了我头发一下,我也必摸一下你的衣服,以示报复。

之所以说不懂事,是因为你到一个以对方族群为主的地盘搞竞选,除了恶心一下对方,能有啥用?

所以双方都没有在对方的地盘捞到任何好处。

但是即便是去掉新加坡华人,马来西亚的华人依然占到37%以上,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在某些州比例更高。加上新加坡的华人,双方几乎五五开。

长远来看, 马来西亚想要在华人为主的新加坡拿到哪怕一张选票都很困难,但李光耀如果想要在华人遍布的马来西亚某个州取得胜利,却很有可能。

所以,开掉新加坡,踢出这批不听话的华人(更主要是上层精英),就斩断了这种被偷袭的可能。

新、马脱离的媒体报道(来自新加坡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马脱离的媒体报道(来自新加坡媒体)

第三,意识形态问题的助推。

六十年代,是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东南亚的红色运动也进入高潮,以越共为抵抗力量的越南战争已经开打, 柬共也在雨林开始武装斗争。

最需要交待的一点是, 马来西亚的独立有一半是马共打出来的,马共领导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一直坚持战斗到1960年,失败原因的不便明说。

马来亚华人抗日武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亚华人抗日武装

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大家可以将马来西亚的出现理解为:假如中国没有抗美援朝之朝鲜半岛的结局。

马来西亚不仅担心国内共运死灰复燃,更担心庞大的华人群体被策反成为支持者。作为第二大族群为华人的国家,马来西亚对华人有着难以消解的恐惧。

踢出新加坡,可以减少华人比例,降低这种被从内部策反的概率。

第四,1964年七月,在新加坡发生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种族冲突,导致36人被杀,500多人受伤。此事件之后,在整个马来西亚,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异常敏感。

补充一下,五年以后,马来西亚爆发因选举产生的五一三种族冲突,导致196人死亡,9143人被捕。

其中大部分为华人。

1969年5月9日人们为事件中丧生的华人林顺成出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5月9日人们为事件中丧生的华人林顺成出殡

这次事件同样引发了新加坡持续七天的马来人和华人的种族冲突,导致7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那时候的李光耀应该是暗自庆幸的。

因为马来西亚经过那次事件以后,国内政策趋于保守,对外政策走向封闭,国会被关闭两年,导致后续几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是马来西亚历史发展上的一个分水岭。

那时候的新加坡,已经开始了经济腾飞,即将戴上“亚洲四小龙”的桂冠。

更大的庆幸在于,后来在印尼等华人众多的国家,先后发生了血腥的排华惨案,而新加坡终究得意独善其身。

因为以上四个原因,所以哪怕马来西亚的政治精英们,明知道新加坡是一块宝地,也不愿意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将其留在身边。

在李光耀的理念中,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的精英们,则坚持认为,马来西亚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那么被踢出马来西亚以后,李光耀为何不顾失态,在国会上掉眼泪呢?

答案也只有一个,安全!

对于新加坡的政治精英而言,他们几乎是不用担心怎么挣钱,因为自打英国占领以来,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辟, 以及更大意义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新加坡所在的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最繁茂的几个水道之一。

英国人给它取了个外号,叫“东方的直布罗陀”。

繁华的新加坡(高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华的新加坡(高清图)

人在家中坐,财从四方来。

新加坡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除了安全,他们别无恐惧。

往小了说,新加坡的主体是岛屿,基本的淡水需求都要从马来西亚运输,更不要提所谓的粮食和能源安全。

往大了说,新加坡越富裕,遭惦记就越多,处境也就越危险。

某种程度上,国土狭小几乎可以与弱小划上等号。

这种危险并不仅仅局限于领土的占领,还包括在国际上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安全。

马来西亚的政治精英同样清楚新加坡的这种困境,所以他们并不担心失去新加坡,因为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切断新加坡的生活来源,逼迫新加坡向马来西亚俯首称臣。

虽然已经分家,但国徽还是没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已经分家,但国徽还是没改

有人可能会问,那再怎么说,独立也比从属于马来西亚强很多吧。

我们要知道,马来西亚是联邦制,新加坡虽然加入马来西亚,但在内政和对外经济政策上是相当独立的。

所以李光耀的哭泣,是源自于对新加坡未来的担忧。

但不论如何,对于马来西亚来说,新加坡必须退出联邦已经成为一种来自马来人的共识。

马来西亚就这样失去了一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