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正月十八)晚,在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文化礼堂,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海县政府新闻办和长街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迈向共富路·今天我发布”宁海长街西岙行大龙专场发布会举行,三位发布人讲述了“西岙行大龙”等历史文化和村庄故事。

在长街镇西岙村习俗里,春节是过“小年”,正月十八才是过“大年”。当地村民以一场老习俗——“行大龙”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康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诚/摄

根据西岙村《陈氏宗谱》记载,“西岙行大龙”始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直到1927年因战乱而中止。为了挖掘和保护这一优秀传统民俗,2003年,西岙村仿制了一条头高3.8米、身长32米的白龙,在长街镇政府及乡贤的多方支持下,于2004年正月十八恢复了“行大龙”仪式。2008年,西岙村又添制了一条头高3.5米、身长39米的青龙,被称为“江南第一大龙”。自此,“双龙飞游”的盛景在西岙再现。

在2012年,“西岙行大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岙行大龙”非遗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发布人、“西岙行大龙”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陈万珍,上台讲述了“西岙行大龙”非遗文化。

“‘正月十八西岙行大龙’,是一项沿袭770多年的古老习俗。”陈万珍表示,经过多年发展,“行大龙”已经有着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通常,正月十八晚8时许,双龙都在祠堂桥汇集,而后“双龙飞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水贵仙/摄

“行大龙”主要以观赏为主,因为龙体庞大,游龙时需要80位健壮男子共同用肩膀抬着前行,分别从祠堂一侧、丞相广场抬出。抬龙者步伐必须协调,力量统一,以展现巨龙的威严和雄姿。大龙前方敲锣打鼓,长龙穿过古村街巷,绕走一圈巡至村口沙头庙举行祭龙盛典,至亥时(晚10时许),“行大龙”结束。

古村西岙传承宋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的西岙曾称西洲,是个‘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钟灵毓秀之地。西岙建村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也是长街最早有人烟的地方。”第二位发布人、民间宋韵文化研究学者蒋善岳,讲述了西岙宋韵文化的传承脉络和发展历程。

西岙村发展到宋代,达到最鼎盛,有1000多户,十六大姓,人才辈出,经济繁荣,京官就达36位,被誉为“盛朝浙右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目前村内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月十八夜“行大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岙石拱桥(惠德桥、寺前桥、祠堂桥)和西岙石碾群,并保存着古祠堂、古道、古墓、古寺、古牌坊等多处文物古迹,于2013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这些年,我们西岙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和众多乡贤的支持下,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第三位发布人、西岙村村干部陈国宝说,西岙古村在开发过程中秉持保护与传承并举的理念,深入挖掘深厚的宋韵文化底蕴,推动村庄不断加快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俊霖/摄

一方面,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盘点,并出版了《西洲古村》书籍;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编制了西岙村古村落保护规划以及西岙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先后新建了丞相公园、梦鼎书院,修缮改建集福寺、宋韵文史馆,并对村内所有道路进行仿古改建。今年1月,西岙村被评为省级未来乡村。另外,结合村庄特色,加快文旅产业培育和发展,举办正月十八“行大龙”、宋韵文化论坛等活动,顺利建成山体公园、龙文化体验馆,为村庄聚集人气。

来源: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宁海县政府新闻办、宁海县长街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