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遍了千山万水,最终还是要走回灵魂深处;看遍了世界绚丽,最终还想捧着那抔故乡旧土。

作者 | 段传敏(战略营销观察家)

家乡评上5A了!节前,一位网友的留言激起心中一片涟漪,激动的我赶紧网上搜索,果然——消息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一则公示,在“拟确定”的21家旅游景区中,周口市(淮阳)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太昊陵”)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入选!

坊间认为,尽管这还是“拟确定”——尚在公示阶段,但根据往年经验,拿到5A景区牌子基本是“板上钉钉”。

周口市是河南面向东南的门户,虽然地表有千万亩良田并在粮食总产量位列全省第一,但长期以来竟是国家贫困地区。地处周口中心位置的淮阳区古称宛丘、陈、陈州、淮阳国(管理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周口市),说起历史和文化来不胜枚举,让我作为一个离乡多年的游子依然自豪。

我约略知道,淮阳曾为“历史名城”“5A景区”奋战折腾了很多年。如今太昊陵能够“入选”5A景区,确属相当不易。虽然截至2023年,全国297个地级市共有318家5A景区,河南17个地级市已有15家,但对周口市这个农业大市来说,却是破天荒的第一家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5A”虽然不代表什么,因为它只能带来省内、区内资金的象征性补贴或奖励,对于申报“5A”所进行的巨大投入来说相当于杯水车薪,而且毕竟河南已有15家了,多上一家固然可喜但顶多是锦上添花;但同时,“5A”也代表了一种国家标准、一种权威的认可和推荐,它会带来一定的宣传效应,推动这个拥有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千年古城的旅游业再上层楼。

无论如何,它值得祝贺!对于全国(甚至河南)人民来说,也许它并不算什么;对于淮阳乃至周口市人民而言,它算得上是一件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具有8000年历史的内陆小城将为全国人民“重新发现”:这里不仅有中华始祖的建都地和长眠地、龙山文化遗址平粮台,更与中华文化之圣孔子、老子,文化名流曹植、苏轼、苏辙、文同,名臣名将韩信、陈胜、包拯等有着源远流长的亲密联系。

甚至,连我这个外出多年的游子都想仔细探访,触摸这一个个古代遗迹和历史人物。想想他们和你曾在同一片土地上演绎出诸多荡气回肠或细思隽永的故事,这将是一番怎样奇妙而不凡的“相遇”?!

淮陈的中国之“最”

淮陈的中国之“最”

谁不说咱家乡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相信每一个地方都能挖掘、考评出一长串的历史、遗迹和与风流人物间的联系,就像春节期间去了趟深圳博物馆,竟然发现,这个改革开放前只有30万人的小渔村竟然拥有7000年的人类开发史、1700年的城市史。

不过,我还是要说道说道这个淮阳。这个可能在你看来只是全国2000多个县中的普通的一个,在河南这个备遭蒙尘忽略或另眼看待的省份并不起眼的存在,却有着甸甸的历史文化份量,甚至在中国这个维度也有拔尖的存在:

这里是中华人祖、三皇之首的伏羲的建都地和安葬地。伏羲是中华龙的祖龙,“龙的传人”“龙的子孙”皆因他而得名。尽管伏羲的诞生地有甘肃天水说、山东菏泽说和河南濮阳说,但对其葬于淮阳并无异议。

这里有神农氏“建都”的地方——五谷台。作为一位勤劳、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领,他率领族人迁至这里,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撰写了人类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被后人尊为“三皇”之一。至此,“三皇”之中有两位都在这个地方“建都”生活。有人据此评价,淮阳不只是伏羲画先天八卦、开文明滥觞之地,也是中华文明进入农业时代的出发地。可见淮阳的“魅力”之大。

这里还有安葬伏羲的太昊陵。相传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陵建成,汉代以前有庙。史载历代帝王有51次御祭;建国70载有两位总理拜谒,号称“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并与黄帝陵、大禹陵并驾齐驱。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据说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唯一存在的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这次入选国家“5A景区”的就是以太昊陵为主体的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太昊陵的前面,面对的则是国内最大的环城湖——“龙湖”(古称柳湖,1996年柳湖清淤后,因淮阳被称为龙都而定名)。该湖环绕着古县城、州城,为人工所挖,据说有3000年历史——这可不是瞎扯,因为它附近的地下水竟然是咸的!龙湖水域面积达16400亩(11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郑州龙湖(5.6平方公里)的两倍左右。这里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

还有,距离城区东南的约四公里处,平粮台古城址是我国目前发掘出土最早的一座古城址,距今有4600多年的历史(与浙江良渚绝对有一拼)。关键是,这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龙山文化城址,被学者们考证为“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都城。在这里,中国人才有了姓氏、嫁娶礼仪,有了节气、懂得了结网捕鱼、饲养牛马和养蚕化布……创造了辉煌的上古文明。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都成了遥远而无法缜密论证的传说。但传说,并非意味着它们不存在。许多口口相传的内容尽管有些夸张或变形,或许蕴藏着远古祖先的思想与行为密码,需要我们去感受和追问。

淮阳在周朝(春秋战国)时期被封为陈国(有说平粮台就是陈国旧城)。周武王灭商后,第一个分封的王国竟然就是陈国,而且将大女儿嫁给了陈国国君、舜帝的后裔妫满(又称陈胡公,被视为陈姓之祖)。陈国是西周时期12大诸侯国之一,也是“三恪之首”(周朝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为王侯以示敬重),存在时间长达千年。在此之前,陈部落是黄帝时代一个很大的原始部落,曾跟黄帝四处征战,并与黄帝的姬姓部落互相通婚,《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曾孙帝喾“娶陈锋氏女”生下了著名的尧帝。后黄帝和居住在陈地的炎帝打了一架,结果黄帝部落取胜,陈部落迁移东夷族属的太昊部落旧地宛丘。由此可见,古陈州这片土地(事实上辖地相当于现在的周口市)竟然与中华文明的主脉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311篇诗歌。而其中来自陈国的《陈风》就占据了10首。要知道,西周时期有70多个诸侯国,到东周时最高有100多个,可见陈国在周王朝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时期两大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都与陈密切相关,前者生于陈国苦县(今天鹿邑)。孔子十四年周游列国期间曾三次来陈,最长的一次三年之久。在此他既受到很高的礼遇,又受到平生最大的一次劫难——被困断粮七日差点饿死。因此这里又多了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弦歌台(曾用名“断粮台”),相传是孔子被困弹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也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军建都的地方。陈胜在占领了陈州后,在这里建立了张楚政权。

当然,对作者来说最为特别的是,在家门口不远处,我幼时曾经玩耍的一处“桥墩”处,竟然在20世纪80年代被考古发现确认为东汉陈王刘崇的墓地,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东汉砖室墓之一”。尽管多次被盗,这里依然出土了金缕玉衣、辟邪灯、三层石仓楼寺等上千件珍贵文物。这也可算是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又一明证吧。

我想和“他们”聊聊

我想和“他们”聊聊

其实,相较于铺陈式数落家珍的自我炫耀,我倒想有机会深入这些景点,细细探究和品味其中经历的人与事。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对家乡的真正了解过程(过去的了解仅凭于概念,的确太贫乏和愧欠了),更是一次离乡20多年后的精神上回“家”的过程。

尽管家乡所在的农村已经融入城市,并成为周口市的组成部分,老宅子已经拆迁,自己也在广州扎根多年,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但总有一种流浪的情绪萦绕心头,就像外出的游子总想着返乡的一日。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

对于家乡,我总有一种“欠债”的感觉。年轻时总想着改变命运“征战四方”,对于脚下这片土地,从来没有好好地、真正地了解它。

如果有机会,我很想与家乡的“这些人”聊聊:

  • 首先是距今约8000年前的“人祖爷”太昊伏羲,太多问题想要请教这位长者和智者了。在漫长的人类演化中、在氏族部落四处迁移的母系氏族社会,为何是他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在科技、文字、制度、养畜、音律、医药乃至天文这样的诸多领域做出如此之多的发明与创造,带领人类破除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超级“内卷”,进入一个开天辟地的新天地。他为什么选择“陈”这个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淮平原腹地定居?为何是他成为国人口口相传的第一位圣人?他以怎样的智慧凝聚九大原始部落,并创造出龙的图腾?
  • 其次是神农氏、炎帝。为什么和伏羲氏一样都从遥远的西方迁徙至此?是否源于上古时期的人类地理大发现(还是黄河上游的泛滥),因此开启了古中国人的“东进”迁徙浪潮?人类是否也由此向农耕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过渡,进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为什么炎黄两大部落之间既发生了战争又结成部落联盟?
  • 我还想请教一下孔子。明明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为什么总想复古周礼?这不是顽固不化和理想空谈吗?在陈国明明受到很高的礼遇,为什么还要四处流浪?作为一名“国策咨询顾问”,明明“客户”国君们不太喜欢他的主张,并一度陷入“丧家之犬”、差点饿死的境地,为什么还要在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的当世怀抱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此外,我想探访一下曹植的墓地思陵冢,和这位大才子聊聊天。这位三国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被封陈王,最后在这里郁郁而终。小的时候听说过,但一下没去过那里,据说现在依然荒凉。我很想问问他,他在淮阳写过《伏羲赞》《神农赞》,为什么这两位远代先贤依然安抚不了他那颗忧国的心?
  • 我还想与苏辙苏轼亭中而坐、把酒言诗。苏辙曾在陈州担任三年“教授”,在龙湖西北建了一个读书庵。在这里,他与被贬杭州和黄州的哥哥苏轼三次盘桓,留下兄弟间亲密情真的诗句与难忘的时光。我想请教一下,如何在文坛、政坛“两栖”发展?何以兄弟二人既并耀于世,又相知相守患难与共?他的表哥、墨竹派画家开创者文同明明并未抵达湖州,为什么苏轼将之列为湖州墨竹派?
  • 还有号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这位祖籍安徽亳州的江苏淮安人。为何对陈州情有独钟,不但自号“宛丘居士”,而且辞官后定居在这里?是因为青年时到陈州一游得到苏轼的青睐之缘吗?我还想与他探讨一下“作文”之法,虽然写了十多部书,但自认更多为勤勉之作,文采深感不足,也许可以从对他的研读中,得到进步之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很多著名人物:在这里称王的陈胜为何没笑到最后?为何韩信在这里被捕杀?作为西汉的王族,陈王刘崇为何对自己的墓地如此上心?

民族、国家的“叙事”方式

民族、国家的“叙事”方式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翻看了许多淮阳(周口)的历史文化资料,发现自己对它的了解实在太少了。惭愧啊,我不知道的景点竟然有这么多;家乡人竟然为他们守护、建设了这么多!

这里有近年发掘出的夏代早期粮仓城——时庄遗址,入选了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这里的陈胡公铁墓,是天下所有陈姓和胡姓人的始祖墓;这里有双冢遗址,也有千佛寺和大佛寺。当然,如果扩展至周口(古代均属“陈”的一部分),则还有周口关帝庙、太康文庙、邓城叶氏庄园、袁寨古民居、吕潭学校旧址、南顿故城、商水寿圣铁塔、太清宫遗址、段寨遗址、大程书院、阳城故城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每一处都曾穿越千年而来,以无声的矗立向我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那里也有先人们的青春热血洒过,有勤勉坚忍浇铸过,更有智慧、信仰划破时空,照亮漫漫长夜过。

现在的它们有些虽然残破斑驳,甚至门前冷落,但迎来经济文化又一盛世的国人正向它们投注更多的目光。它们的存在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曾被一代又一代人忘却甚至毁坏,但这些穿越千年万年而来的记忆滋养和塑造了现在的中国。

上百年来,仁人志士们为了救国进行了深刻入骨的自我省思,甚至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批判与鞭挞;几十年来,我们为了发展走出家乡,在神州大地上忘我地劳作建设,甚至将一些历史和文化遗存损坏。但是,走遍了千山万水,最终还是要走回灵魂深处;看遍了世界绚丽,最终还想捧着那抔故乡旧土。

现在,是时候回望它们,回望故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这些历史和人物始终微笑着凝望着我们,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经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战乱,总有后人前来收拾旧山河。他们的故事始终在口口相传之间、史书典籍之间、殿堂庙宇之间反复传诵。这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叙事”方式,既宏大壮阔、又隽永悠长,既激越向前、又追昔不忘;既在治国平天下上奋不顾身,又在修身齐家上自立自强。

走吧,沿着出发的方向,回到家乡,回到淮阳(陈州)。这不是地域的偏狭或推广,而是心头那首游子的歌开始唱响。走回那片带给我们记忆和芬芳的土地,走进历史与文化的深处,走到我们曾经出发的那颗初心和梦想。

《来一段》出品人:段 传 敏

知名财经作家,战略营销观察家,《来一段》出品人,CCTV《大国品牌》栏目顾问,兼任多家企业战略营销顾问。

著有《高端品牌是怎样炼成的》《苏宁∶连锁的力量》《科龙革命500天》《尚品宅配凭什么》《定制:维意如何PK宜家》《企业教练∶领导力革命》《颠覆创新》《韧者行远》《中国家电巨子访谈录》 《创模式》《向上攀登——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商业向善 双虎家居32年1989-2021》等十多部企业史、经管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