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平说丨沉浸与沉醉

山水之间搭起了雕梁画栋的舞台,光影布景让人一秒穿越回古代,跟随南宋之臣出使金国,或是以妻子的视角留守家中,随着剧情走进一个个实景场地,感悟剧中人的家国情怀……这就是在“今夕共西溪”演出中观众获得的沉浸式体验。

近日,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公布,浙江的“今夕共西溪”和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一同入选,依托数字技术,还原真实场景,强调互动体验的沉浸式文旅项目遍地开花,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人们喜欢“沉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浮于表面的旅游模式早已过时。

出门一趟,大家都希望能记住些什么,留下些什么,这背后,是对于参与感的需求。而沉浸式文旅项目,填平了舞台与坐席之间的沟壑,让观众在开放的场景穿梭,成为“play的一环”,又可以和演员互动,又可以和路人探讨,还可以幸运地触发彩蛋,解锁隐藏剧情,全程身在其中,也就更能感同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沉浸式体验的达成,背后靠的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动起来的古画,让旧时风貌在眼前重现,“活”过来的古人,让古今对话成为了现实,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技术还原,一场场视听盛宴让人直呼哇塞。沉浸其中,又能惊喜不断,这便是沉浸式文旅的独特魅力。

沉浸式文旅,如何才能沉得下去?随着沉浸式文旅风潮渐起,有人认为,“万物皆可沉浸”,似乎给一个现成的文旅项目套一个沉浸式的壳,便是转型升级了。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沉浸式文旅项目参与度强,需要更加注重在内容上的挖掘,才能引发游客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公布的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中,很多都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度关联,如红楼梦、清明上河图、大运河等,“古代顶流”搭上现代数字技术,让更多观众愿意走入其中。

另外,在沉浸式文旅项目的设计中,要明确游客的“角色”,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为了展示,更是为了交互,通过明晰的引导,动线的设计,让游客能在场景中走起来、动起来、玩起来,暂时与现实中的身份剥离,踏入一段全新时空的旅程,才是沉浸式文旅的意旨所在。

除了沉得下去,还要能浮上来。沉浸式文旅项目对场景和技术的要求高,前期投入不小,在项目设计上,要留下不断更新、扩充、迭代的“口子”,让沉浸式文旅项目能够常看常新,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沉浸式文旅项目招引来游客后,要有更为完善的文旅配套服务,让他们留得下来,玩得尽兴。围绕沉浸式文旅项目打造的新IP,可以推出文创产品,进行影视转化,让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沉浸之潮刚刚兴起,浮沉之间踏浪向前。

沉浸只是开始,沉醉才是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审:蒋 铼 孙 宇

责编:徐雯婷

编辑:余淑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