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结束,所知的有两个同学出书了。尚不知是自印还是自费出版,但是确有赠予师长。

而彼时,我还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幻想未来某日可以成为作家并出书。毕竟,初中时骑车上下学途中,就在脑中用同学的名字构造小说情节,或悬疑或浪漫。截至今日,或狗屁。

李宗盛唱过:“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

早上走在人群里,进入地铁(地上铁)。地铁到站开门,阳光照在地面反射到车内。看着周围一片黑色的羽绒服。谁不是怀才不遇,谁不是心存高远。在人潮人海中,庸碌可以描述所有人。庸碌中也包裹着各自的开阔精神。

有的人看着与周围人没有两样,但是心里其实甚高,私下里做着自己以为高于别人的事。如果说因为不了解某个事物,会害怕。因为不了解人或者事,也会产生鄙夷。对于境况,诉于命运,也是对不了解的消极抵抗吧。

总听到,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是对权威的鄙夷,为了给自己壮胆安慰。与演讲时,幻想底下都是大白菜一样。即使真是大白菜。不自视甚高,不妄自菲薄。都难做到。所以常常见到人欺人,人压人。

彭浩翔的电影《破事儿》里有则故事:一个导演助理与小姐开房。小姐是内地来的,来了后一直在营业,从未离开过房间。两人客客气气地完事后,相敬如宾地休息。女孩突然求男人帮忙手机充值,因为听不懂粤语。男人很大条笨拙地帮女孩打电话,女孩就把头靠在他的肩上。之后男人离去,下楼吃了一碗女孩最想尝的牛肉面。

过去很久,具体细节记不清楚了,可能是记忆自我补充。就像总是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回顾自己所做的一切,格外愚蠢。

映射到生活中,充值时,你不清楚对面的客服是什么人,做过什么,未来会做什么,甚至只是一个象征的符号。吃牛肉面时,你不知道都有什么人在何时吃过同一碗牛肉面。坐在地铁座椅上时,你不知道都曾有谁在这个座椅上经历过什么。未知的事情很多,经历的人大多是萍水相逢。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只是一个符号象征,在人为搭建的评价体系里,或有才、或平庸、或有钱、或有滋有味。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电影,就是身怀高强武艺的人,隐匿在红尘俗世。大隐隐于市,深深印刻在脑中。于是以为自己是侠客,是身怀高强武艺的普通人,于万物不争不抢,甚至被人轻视。事到临头,挺身而出。就像《功夫》、就像《火影忍者》。这也是这些影视作品受欢迎的原因吧,人的心中都有火,终究是自我催眠之火。可是,于他人,我只是一个吃牛肉面的人。而他人于我,失落时是同行的食客;开心时是嘴中的牛肉。

筷子兄弟《老男孩》里,一个胖同学长大后端着红烧牛肉面,边听歌边哭泣。所以,谁还不是吃牛肉面的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