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礼制之中,冠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朝历代的冠服之中,大家对补服是比较熟悉了解的,也是最能一目了然看出等级的服饰制度。
补服是一种缀有补子形式的服饰,补子的纹样等级严明,有禽兽,也有花卉。补服作为一种制服,起源于明朝的洪武年间。在清代,补服制服仅仅局限于一些特定身份的人:亲王以下宗室和品官。至于皇帝、皇子、后妃、公主等人,虽然同样缀着补子,但名称并不相同。
康熙皇帝言:“本朝冠服,上下有章,等威有,自国初制,迄今遵守。”清代的补服不仅命名很严格,而且使用场合同样也有着明确的规定。非常重大的场合,例如祭祀大典,群臣百官的服饰都是由礼部奏请,皇帝题准的。
清王朝入关之前是一个文化和经济都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要统治文明程度比较高的汉民族地区,对于各种制度的学习和调整是急需的。
顺治年间,顺治帝第一次为皇帝宗亲、文武百官制定了初步的服饰制度,这也是在明朝的补服基础上略微加了改动,后来康熙和乾隆帝都进行了调整和增补。
此前,历朝历代官员服装的色彩和纹饰,都是有严格的规制的,清朝补服却是一个例外。从皇帝到九品芝麻官都是一种颜色,清代皇族将蓝色和石青色视为高贵的颜色,那么补子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区分手段了。补子以“禽”和“首”区分文官和武官,不同的禽兽则代表着不同的品级。
在补服上面绣出这些纹样,传播的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封建王权的观念,也有祈福祭祀的寓意。
清朝文官补子上是飞禽的纹样,一定是独只飞禽,双翅伸展,单足而立,另一只脚是抬起来的。比如,文官一品为仙鹤,吉祥高洁;文二品是锦鸡,代表着守信,显贵;文三品为孔雀,代表吉祥富贵等等。
武官都是猛兽的图案,彰显着英武彪悍,如一品武官是麒麟,麒麟是古代的神兽,寓意着祥瑞和仁厚;二品是貔貅,象征着兽中之王;三品为豹,代表着勇猛无畏等等。
如果不按照规定来使用补服,就意味着触动了皇家的威严,那么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就越级穿补服的现象,雍正曾经多次下旨,强调官员们必修要按照自己的品级来穿。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帝也曾经多次下令,如果再有僭越者要罚俸禄半年,甚至于直接罢免官职。
官员之中有大量的爱慕虚荣者,既然这补子代表着官阶,代表着身份地位,他们就想要钻个空子,互相攀比,哪怕让自己外在看起来更加招摇一些。既然不同的禽兽就代表着不同的级别,应该是非常容易分辨的,这些官员们是怎么在补子上面动手脚做花样呢?
其实,清代的补子的纹样已经趋向于符号化,鸟兽的品种虽然不同,但是姿态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就算是代表着不同的官级,不同的鸟类纹样,看起来就很像,所以就给这些官员们就钻了这个空子。
例如清朝后期一品仙鹤和六品的鸳鸯,两者都是织锦,原本两种鸟细节上的区别就很难表现出来,看起来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就有官员跃跃欲试。
而且,清代的各级官员制作补服,补子不是由统一的部门管理和发放的,而是由官员自己准备。朝廷只要求他们自己按照典章制度就行,一切靠官员自觉,所以就会出现同样的品级的官员,但是补子做工都不尽相同的现象,这也为这些官员们制作僭越的补子提供了条件。
此外,清朝的官制还有一个“加级”制度,比如有些官员明明在五品,但因为朝廷加级,提升到虚衔四品。明明行的是五品官员的职责,但他是可以穿四品的补服的,这样就变得更加混乱。
从几位皇帝一直在强调不得僭越可以看出,这种混淆视听、僭越使用补子的行为在官场上是屡见不鲜的。这里就有几个例子。
雍正年间,大臣年羹尧在衣食住行上层层僭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雍正三年,处置大将军年羹尧的时候,官员历数的此前的罪状,僭越罪之中就有不少服装上的问题,年羹尧纵容家人胡乱穿补服,而且出门的时候还要黄土填道,官员们穿着补服净街,这都是大不敬的罪名。
乾隆年间,一个名叫金司空的官员被乾隆皇帝简拔为尚书兼都统。金司空显然是得意忘形,尚书是一品大员,都统又是一品大员,可见乾隆相当宠幸金司空。不过,他是自作聪明,在自己的补服上面绣了一个仙鹤的同时,又绣了一个麒麟。这可不得了,被乾隆看见了,乾隆大发雷霆,不仅将他狠狠训斥了一顿,还扣除了他半年的俸禄。
除了在纹样上面僭越之外,官员们还会在补子的形状上找存在感。清代的补子有圆补子也有方补子,按照规定,只有皇帝、皇子、亲王、郡王等部分皇亲国戚才能用圆补,而其他官员则都用方补。
到了清朝末年,这种制度已经是形同虚设了,就算是低等级的官员也会用圆补子,这在清朝初期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罪名。
清朝后期甚至还出现过一种“空补”,也就是说原来应该缝补子的地方是空的,只绣着一些云纹或者海水纹样,没有“禽兽”纹样来表示官员的等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当时买卖官员已经到了非常猖獗的地步,所得的费用甚至成为了国家一项重要的收益,这些买卖的官员就穿着这种空补子的补服。
清代是一个满汉文化融合的时代,补服吸收了前朝明代服饰的一些特点,等级制度严格,尊卑有别,补子传递出了等级制度,但因为种种原因,补服的僭越现场屡禁不止,并且在清朝晚期,皇权逐渐走向衰败,对于补服制度的掌控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出现了晚清补服混乱的现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