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Bro,新年快乐!众所周知,随着近年各种小厅、啤酒超市、LIVE HOUSE的崛起,间接或非间接的导致了国内很多知名大店的倒闭。

从格莱美汇官宣倒闭,再到多家知名陆续大店转型LIVEHOUSE,引发大部分人的观点就是:大店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小厅与LIVE HOUSE的天下。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的观点是未必,近年来大型夜店时代,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大店与小厅的优劣对比已经很明显了,这一点我们来理性分析下:

各种小厅(Bounce店、霓虹店、HipHop店、国潮店)的优势在于:对细分用户的需求抓到了极致,而围绕着满足细分用户的需求的出发点,从而打造出极致的细分产品满足这些痛点。

劣势在于:小厅产品由于自身面积较小,可复制性强,开新店直接照搬图纸就可以,导致消费者没有新体验。

由此可见,很多小厅产品都是照葫芦画瓢,装修设计直接照搬BOOM SHAKE、404等国内知名连锁品牌。

所以绝大多数小厅的音乐千篇一律、装修设计基本统一、基本就是换汤不换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像LIVE HOUSE这种产品,随着市场上的投资小白盲目跟风、以及诸多酒吧博主的吹捧与割韭菜。目前在市场已经过度饱和,卷得腥风血雨。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Live除了吃艺人阵容、舞美展现、线上营销以及商务资源外,其余没什么好讲的。更何况目前LIVE HOUSE在酒吧市场的闭店率,已经算得上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小厅产品有十个优点,那么大店其中有九个也可以做到,但大店有这么一个致命优点,是小厅永远做不到的:大空间、大制作。

大店的每一趴演出,甚至细分到每一首歌,都是由DJ与MC的配合、VJ与LJ的互动、工作人员的参与,各种舞美机械、气氛道具的联合,最后由高空、大空间形成的大场面,才会给客人渲染到极致的效果。

只有在这一刻,顾客的情绪价值才能到达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白话来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以玩家角度:在小厅听DJ放一首歌,偶然间再去大店听到同样的一首歌,给人的全方面感觉就是不一样。

同样的音乐,在大店听,给人形成的视觉冲击与听觉体验、情绪价值,是小厅各类产品永远比不了的,这就是大店的优势。

至于产品细分、人群细分这个问题,现如今大概率已经不复存在,毕竟国内夜店本质上还是卖酒,并非像部分欧美夜店纯蹦迪、靠不合法快乐物质产生情绪点。

Bounce店也好,国潮店也好,霓虹店也罢,按照底层逻辑,倘若真是受众群体去受众的店,且先不说这些产品存在了多久,即使是经常去几个月,也已经产生疲劳了。

而大店的优势也正是因为音乐多元化,每一趴有每一趴的风格,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音乐需求。

所以至少在酒吧领域,以生命周期来看,并不见得产品细分是个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互相内卷、恶性竞争、盲目跟风、抄袭、价格贵贱等一系列问题,大店小店与Live其实都有,倒闭案例各行各产品也都比比皆是,并不能以此论证。

所以在我看来,大店真正致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在于回本周期长、部分城市体量撑不起来,这几点因素直接导致了很多大店生命周期短。

但这个问题,就属于家家户户各凭本事了,取决于店方以什么样的角度去经营,商业模式成功的大店,到现在也依然是一抓一大把,并不比小厅的成功案例少。

不仅如此,每年主流各城市新投资千万以上的大店,也依然比比皆是,暗流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近年来随着各种小厅、LIVE HOUSE的“过度细分”,盲目投资开店,终究会使消费者产生疲劳。

目测后期阶段,市场上404、BOOM SHAKE、以及部分地域性强、本地资源强的部分知名小厅,依然还会存活。

但大部分单店、复制店、跟风店很快会迎来像LIVE HOUSE一样的倒闭潮。

所以凭借着多元化、大空间,大制作。未来的风口一定还是回归于大店。不知道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