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文村,俗称斗门,由斗文、凤陇、胶柏、黄伞、仙家、新卢六自然村组成,属潮安区浮洋镇。位于南溪侧,东邻东陇,南接花宫、井里,北与仙庭接壤,东北与徐陇相望,距镇政府偏西2公里。斗文村浮洋镇第二大村,耕地属轻粘壤土,农业耕地规模千亩以上,主要耕作农作物为水稻和蔬菜,水稻年总产量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约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经验做法

(一)加快推进水稻产业机械化

在《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之际,2019年,斗文村紧跟国家农业帮扶政策,坚持“扬特色,推品牌”,将斗文村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斗文村水稻这一特色农产品资源以及良好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推进斗文村水稻产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示范作用,购置农业机械,进行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户专业技术培训,修缮村级道路,完善村级交通系统,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斗文村积极贯彻落实2020年《潮安区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潮安区关于落实强农惠农奖补措施的实施意见》,宣传土地流转奖补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生产积极性,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21年经浮洋镇三资交易中心土地流转面积约847亩,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一方面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抛荒。

(三)积极推动撂荒地变身“粮田”

去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斗文村狠下功夫整治撂荒地,推动土地流转。在斗文村学校片,连片的水田长势喜人,青翠的稻苗已经结出饱满的稻穗,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味。而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1200多亩的土地,除了村民零星种植一些蔬菜外,基本都是抛荒弃耕。撂荒地整治完成后,斗文村将撂荒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打通了撂荒地整治的“最后一公里”。从撂荒耕地到集中布产,从农田地力低下到农田高产高效,从农田用水不便到引水入田……合作社通过田型调整、改善灌排条件、引入大型机械化设备等措施,使得每亩稻田的人力成本大大节省,规模效益也随之提高。

(四)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1.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2023年,斗文村对标对表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实现春收和夏收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双增长的良好局面。至目前,春收和夏收播种合计3048亩,春收和夏收产量合计1187吨。

2.探索建立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斗文村高度重视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具体做到:全面落实种粮奖补方案,打牢稳粮增效基础。贯彻落实中央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确保补贴资金实际到种粮农户手中。

3.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规范利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共治理撂荒耕地971亩,其中土地流转847.29亩,种植水稻637亩,据统计,全村春耕播种面积近1260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96亩。

4.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小组,并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同时,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目前基本实现机耕、机插、收割、无人机喷药施肥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

5.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将撂荒耕地治理作为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让撂荒耕地“活”起来。据统计,全村共治理撂荒耕地971亩,其中土地流转847.29亩,基本消灭15亩连片抛荒弃耕现象,撂荒耕地复垦复耕工作成效显著。

(五)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立两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责任田”制度,强化种业监管,夯实区域农业发展基础。同时,持续做好水稻种植工作,并积极推广引进优良品种。

2.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配备旋耕机、筑埂机和农用无人机等,同时采用约翰迪尔轮式拖拉机6E-1204和久保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2台等农用机械装备,切实落实2022年度农业装备能力提升项目,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更新农业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

3.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抓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建设。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和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村积极协调市农科中心农村特派员专家团队深入水稻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展开调研和科技服务,通过粮食生产科技服务轻骑兵的“科技助农”作用,进一步推广应用良种良法配套、机械化育秧、插秧机播种、无人机喷药等模式,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和机械装备应用水平。

二、下一步发展计划

斗文村属于高铁新城发展区,目前已纳入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内,该村将继续建设斗文水稻产业园,加快土地流转,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实施水稻种、管、收、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推动创立浮洋本地丝苗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