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关系如何?很多人觉得这两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少有交集,其实大错特错。
如果单说打仗的风格,林彪和粟裕确实不一样,比如林彪打仗就喜欢算计,不管打什么仗,有7成把握才能打,如果只有5成把握,那风险太大。
所以跟着林彪的战士都一致认同,跟着林彪打仗,如同坐动车,很稳,速度也快。但是跟着粟裕,就像是过山车,往往是险中求胜,他爱以小博大去冒险,所以他的部下,就需要强大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
我看到有人一直问“同样是战神,为何四野的人不敢顶撞林总,而三野总有人不服粟裕?”其实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他们两个之所以打仗不同,主要是和性格有关系。
林彪属于内向型,如果用性格分析来解释,他就是典型的I人,那粟裕属于做事果断,比较外向中和,是典型的E人。
当年在攻打锦州时出现问题,攻锦部队分两部分,一部分攻城一部分打援,但是在战斗中国民党军队突然又从葫芦岛登陆了一波敌人。林彪就有点慌了,意思就是“只准备了一桌菜,突然来了两桌客,怎么办?”
毛主席自然是非常熟悉林彪的性格,赶紧给林彪发电报,别忐忐忑忑了赶紧打,林彪这才赶紧改变战略速战速决。
但是粟裕不同,只要他认为这场战役有五分把握,粟裕就敢去冒险。比如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都是在敌强我弱的状况下打完的。比如孟良崮战役,华野5个纵队追捕张灵甫整编74师,同时华野的外围还有几十万敌人,这就看谁更狠了。
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部下不听他的话,比如宋时轮许世友等,经常发牢骚。
不过从他们打仗的实战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是各有特点,都有比较强的军事能力。
粟裕是完全学习了毛主席的游击战战略,他打的很多“以弱胜强”的案例,和毛主席在红军时期创造的经典也是近乎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林彪和粟裕早就认识了,1927年南昌起义时就相识,当时朱德和陈毅带着800多剩余部队在大庾整编,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
电影《建军大业》中,毛泽东和陈独秀等人在礼堂开会,门口站着两个守卫,一个是林彪,一个就是粟裕,电影中给的字幕是他们时年19岁,应该是符合事实的。
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刚刚认识,至于这段时间有多少私交,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都生于1907年,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南,是“无湘不成军”的“南蛮”,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北,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楚才”。
不过实话实说,他们都不够“帅”,个头也不高,与汉代貌不惊人的张良有得一比。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老部下见到他们,几乎都会彻底摧毁早先高大威猛的想象,放下几许敬畏之心。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林彪看到粟裕在那边打得火热,赶紧让刘亚楼把资料搞过来,当时林彪就牢骚了几句,刘亚楼笑着说:林总,你对粟裕这么感兴趣,是不是想和粟裕比个高低。
林彪向来不开玩笑,他严肃地说:“哪有,你们其实不知道,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更深刻全面一些。”
从这句话就看得出来,林彪对粟裕也是一种欣赏的态度,毕竟是战友。所以在总结对粟裕的战例总结经验,他就说,我和粟裕不同,我一般有7成把握才打仗,但粟裕喜欢孤军作战,敢于冒险。
而至于战争时期毛主席喜欢他们谁多一点?其实都一样,毛主席对此对周恩来朱老总等人夸赞粟裕,没事就让粟裕去家里坐坐。
至于林彪,建国后,他由于身体不好,一直以生病为由,基本不公开露面,常常独来独往。尽管如此,林彪还是有两个常联系的朋友,除了陶铸,另一个就是粟裕了。
根据林立果后来回忆,说父亲非常欣赏粟裕,有时候两个人一聊天就是大半天,甚至一天时间。比如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当时林彪已是军委副主席,粟裕做了很多报告后,林彪很是赞扬,期间多次找到粟裕寒暄了很久。
1958年粟裕被错误批判,当时很多人都是墙倒众人推,不过当时林彪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这个战友说了几句好话,比如“打胜仗的挨批,打败仗的当英雄”。
从这些情况就可以看出来,表面上看似他们两个交往很少,实际上是英雄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