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群“梁山好汉”闪亮登场,他们挥动英歌槌,快速翻转叩击,步伐铿锵有力,呐喊声响彻四方,所到之处一片欢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春节,英歌被冠以“中华战舞”之名迅速走红。今年春节,英歌不仅再次“出圈”,还顺利“出海”。国家级非遗普宁英歌在英国伦敦的“炸街”表演惊艳全球。

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广场舞蹈,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以普宁、潮阳、潮南等地最为盛行。每逢春节,英歌舞是潮汕“年味”最浓的民俗活动之一。从大年初一开始,不少英歌队到各村各户拜年,或沿街挨村游行表演,热闹非凡。

英雄之歌:舞出豪情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潮汕民间节庆活动中,英歌舞常充当开路先锋角色,走在浩浩荡荡的队伍前面,锣鼓声响遍城乡村寨,男女老幼皆闻声而至。

在潮汕,几乎每支英歌队都有风格独特的脸谱,大多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

作为英歌文化的主要代表,普宁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主要表现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勇救卢俊义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以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闻名,堪与陕北安塞腰鼓相媲美。

普宁现有英歌队伍上百支,按节奏板式划分为快板英歌、中板英歌和慢板英歌三个不同流派。这些英歌队大多以“90后”“00后”为主,南山英歌、泥沟英歌、富美英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6年,普宁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娃娃版”英歌:萌态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春节,普宁南山英歌队“小时迁”陈楷铭一舞成名,圈粉无数。表演时,他的脸上画着两撇倒八眉,领着一众“梁山好汉”翻腾跳跃,灵动活泼的动作受到不少观众喜爱。

在潮汕地区,娃娃跳英歌舞从来就不是稀罕事。在潮阳,当地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潮阳英歌舞”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潮阳英歌舞已走进12所学校,参与人数近一千多人。

在潮汕,每个人都以学英歌舞为荣。也许是一代代潮汕人对英歌舞的喜爱,才让这个古老民俗历演不衰、世代流传。

女子英歌:柔中带刚,又美又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汕头潮阳,英歌队也有上百支,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后溪英歌队、忠精英歌队、凤岗英歌队、西门女子英歌队等较为突出。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打法和脸谱上,女子英歌与男子英歌均有所不同。男子英歌在敲击槌的时候,一般起左手右脚或起右手左脚,女子英歌则是同手同脚。此外,男子英歌勾画脸谱较为夸张,女子英歌表演时以淡妆为主,额头上画有“火”的标志,有团结、巾帼不让须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