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枚吃货,那一定听过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传统名菜—“佛跳墙”。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句诗描述的正是佛跳墙,能得到如此赞誉,可见它是有多好吃!

多年来,佛跳墙一直作为高档菜肴的代表,被誉为“中华第一汤”,常常出现在顶级宴会上招待贵宾,曾作为国宴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

那么,佛跳墙是谁发明的呢?民间众说纷纭,但是最靠谱的当属是一位大厨发明的。据传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钱局的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并在原菜的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成菜内容更加丰富,鲜美可口。后来,郑春发离开布政使衙门,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今福州“聚春园“菜馆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会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们品后纷纷叫好,有人即席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这道菜就叫做“佛跳墙”。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原料,一同煨于一坛,却能做到既有共同的荤香鲜美,又能保持各自的口感风味,各料互为渗透、彼此融合、味中有味,的确是令人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的相互交错,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佛跳墙这道原本的宫廷菜肴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不过佛跳墙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繁琐,首先是食材的选用。汇集多种名贵的海鲜肉类食材,像鲍鱼、海参、鱼肚、蹄筋、花菇、素翅、海参、花胶、瑶柱、牦牛皮胶、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鸽蛋、鸭珍、鸽子、排骨、蛏子、金华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家养老母鸡鸡脯、家养黄嘴鸭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几十种食材自成一道大菜,集合在一起,整个鲜翻天!

然后把各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泡制成具有煎、炒、烹、炸特色的各种口味,接着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高汤和绍兴酒,再加上用土鸡、老鸭、猪大骨熬制,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

用火也十分讲究,一定要是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方能大功告成。黏糯浓醇,金光熠熠,这呼之欲出的鲜美滋味,真真是惹得人垂涎三尺、魂牵梦萦呐!其妙处在于,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其又名「福寿全」,有着「福寿双全、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作过年的压轴大菜。煨制好的佛跳墙荤而不腻,味道浓郁荤香,咬一口鲍鱼Q弹饱满多汁,再舀一口汤喝,厚重不腻的感觉刚刚好,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