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武装部队拥有大量各种口径的迫击炮。第三帝国投降后,德国迫击炮在许多国家服役,并用于地区冲突。

50 毫米迫击炮 5 cm leichte Granatwerfer 36

1934 年,莱茵金属-博西格股份公司提供了一种 50 毫米迫击炮用于军事试验,该炮将配属给步兵连。这种迫击炮采用 "盲式"设计,所有部件都安装在一个车架上。460 毫米长的炮管和其他机构安装在一个底板上。可调节高度和方向的主轴用于制导。

迫击炮的战斗部重量为 14 千克,垂直射界42°至 90°,水平射界 4°。通过转动底板进行粗略瞄准。炮组由三名人员组成:指挥官、炮手和装填手。机组人员中还可配备弹药运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мм 迫击炮 5 cm le.Gr.W. 36

这种50毫米连用迫击炮于1936年服役,代号为5cm le.Gr.W. 36(5cm leichte Granatwerfer 3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便于运输,迫击炮被拆卸下来,连同配件和弹药一起装在包里。工作人员还携带了第一阶段的弹药--5 箱,每箱 5 枚炮弹。

发射时使用的是重 0.91千克、装有 115 克 TNT 的破片杀伤雷。带铸铁外壳的炮弹爆炸时,破片杀伤半径5 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毫米迫击炮弹

50毫米炮弹离开炮管时的速度约为 75 米/秒,飞行距离可达575米。最小射程为25 米。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每分钟可发射 20 枚炮弹。修正瞄准后的战斗射速不超过 12 发/分钟。

作为火力增援手段,每个德军步兵连应配备三门 50 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排配备一门迫击炮。迫击炮是排控制组的一部分。一个步兵师应有 84门50毫米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国防军司令部对 50 毫米迫击炮寄予厚望,并在一定程度上大量生产这种武器。截至 1939 年 9 月 1 日,部队拥有约 6000 门连用迫击炮。1941 年 4 月 1 日,50 毫米迫击炮有 14913 门,可用炮弹 3198.22 万发。

尽管 50 毫米迫击炮可以大量使用,但并不受部队欢迎,这主要是由于迫击炮引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地雷在触及松软地面、泥土和深雪层时无法引爆的情况并不少见。反之亦然--发射后立即引爆,这就会造成人员死亡。由于引信的灵敏度太高,雨雪天气禁止发射。

此外,迫击炮的射程很短,炮组必须靠近敌人,经常会因步枪和机枪的射击而伤亡。炮弹的破片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高爆效果不足以摧毁轻型野战工事和铁丝网。

由于效果差、安全性低,1943年,5 厘米 le.Gr.W. 36 迫击炮的生产被取消,但剩余的 50 毫米迫击炮一直使用到敌对行动结束。

红军经常缴获德国的 50 毫米迫击炮,但由于其性能不佳,红军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它们来对付前主人。通常情况下,在向敌人发射了可用弹药后,5 厘米 le.Gr.W. 36 迫击炮就会被遗弃或被收集起来。36 被遗弃或移交给缴获武器收缴点。

苏联游击队员利用缴获的连队迫击炮骚扰德国人在占领区的据点。相对较轻的迫击炮在这方面表现不俗。在最大距离上发射了十几枚地雷后,就可以迅速撤退。

1944 年底,苏军总参谋部的专家在分析了作战经验后,建议苏军装甲部队更积极地使用缴获的 50 毫米迫击炮,参加巷战以压制蜷缩在阁楼和掩体中无法直接开火的敌军步兵。

纳粹德国投降后,德国制造的 50 毫米迫击炮尽管存在缺陷,但仍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西班牙服役了一段时间。

81 毫米 8 厘米 Granatwerfer 34 迫击炮

营用 8 厘米 s.G.W.34(德文:8 厘米 Granatwerfer 34)迫击炮在纳粹德国陆军中广泛使用。这种迫击炮由莱茵金属-博西格股份公司于20世纪30年代初研制,1934 年正式服役。

与该公司的 5 厘米 le.Gr.W. 36 迫击炮不同,这种武器采用了经典的 "假想三角形 "设计(斯托克斯-勃兰特系统),由带后座的炮管、底板、两脚架和瞄准镜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1 毫米迫击炮 8 cm s.G.W. 34

由两条相同的支撑腿组成的双足围脖(由于关节铰接)可以粗略地设置垂直指向角。通过升降装置进行精确设置。垂直射界从 45° 到 87°,水平射界10°。

在准备发射的状态下,8 厘米 s.G.W. 34 重 62千克。还有一种带有轻合金板的型号,重 57千克。在不进行瞄准修正的情况下发射时,射速为 25发/分钟。

3.5千克的炮弹离开 1143 毫米长的炮管时,枪口速度为 211米/秒,可击中2400米范围内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推出了射程达 3000 米的加强型抛掷装药。弹药可包括破片杀伤雷、烟雾雷和点火雷,引爆时产生的闪光和烟云在远距离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1毫米迫击炮弹

8厘米Wgr.34 和Wgr.38型破片杀伤炮弹装有 480至530克TNT 或ammaltol炸药。8 厘米 Wgr.39 型破片杀伤弹头雷的头部装有梯恩梯炸药和火药。炸药重量为 390 克,烟粉重量为 16克,破片杀伤半径25米。

德国工业生产了 7 万多门 8 厘米 s.G.W. 34 迫击炮,用于所有前线。Wgr.34迫击炮在各条战线上都有使用。每个德国国防军步兵营都应配备六门 81 毫米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 年至 1943 年间还生产了更轻更短的 81 毫米迫击炮 Kurzer 8 cm Granatwerfer 42 (Kz. 8 cm Gr.W. 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z. 8 cm Gr.W. 42迫击炮

原为 Kz. 8 cm Gr.W. 42 迫击炮最初是为伞兵部队设计的,但也有一部分被用来取代步兵部队中并不成功的 50 毫米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量 Kz. 8 cm Gr.W. 42 在战斗状态下的重量为 26.5 千克。炮管长 747 毫米,最大射程达 1100 米,射速高达每分钟 25 发,总共生产了 1591 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9月1日,全军共有 4624 门营级迫击炮。截至1941年6月1日,德国国防军步兵师共有11767门81毫米迫击炮。1945年1月1日,现役部队共有16454门8 厘米 s.G.W.34迫击炮

苏军在1941年夏天缴获了第一批德国 81 毫米迫击炮。1942年中期,红军的一些步兵营接收了装备缴获迫击炮的迫击炮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版了俄文版的 8 厘米 s.G.W. 34 的操作传单和作战手册以及射击表。

在整个战争期间,红军积极使用从敌人那里缴获的 81 毫米迫击炮,德国投降后,相当一部分迫击炮及其炮弹被送往仓库。

几千门 8 厘米 s.G.W. 34 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挪威、葡萄牙、南斯拉夫、西班牙、芬兰和匈牙利服役。

随后,捷克斯洛伐克提供的 81毫米迫击炮出现在中东,并在阿以战争中使用。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葡萄牙军队在其非洲殖民地使用德国制造的迫击炮打击叛军。

20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中国共产党使用从苏联转让的 81 毫米迫击炮对付国民党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军事博物馆陈列的81毫米迫击炮

随后,这些迫击炮在朝鲜半岛积极作战,并在东南亚作战行动中向法国人和美国人开火。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苏联向一些民族解放运动和外国武装团体提供了战利品 81 毫米迫击炮s.G.W.34,对这些团体的公开支持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12 厘米 Granatwerfer 42 型 120 毫米迫击炮

在进攻苏联时,纳粹德国的武装部队还没有 120 毫米迫击炮。

10.5 厘米 Nebelwerfer 35 型 105 毫米迫击炮是 8 厘米 s.G.W.34 型 81 毫米迫击炮的放大版,最初设计用于发射化学弹药,但性能不佳。重量为 7.26-7.35 千克的 105 毫米破片杀伤弹和高爆弹威力不足,无法可靠地摧毁木质和土质工事,也无法穿透铁丝网障碍。

就射程而言,105 毫米迫击炮比 8 厘米 s.G.W. 34 迫击炮略胜一筹,但其重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早在 1941 年,10.5 厘米 Nebelwerfer 35 迫击炮就因射程不理想和重量过重而停产。

与此同时,苏联的120毫米迫击炮ПМ-38给德国步兵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射程达 5700 米,每分钟可发射15发炮弹。鉴于一枚重 15.7千克的120毫米炮弹含有多达3千克的 TNT,其直接命中足以有效摧毁壕沟、掩体,并在铁丝网障碍上开辟通道。

1941年,前进中的德军缴获了大量ПМ-38型迫击炮,并将其命名为12cm Granatwerfer 378 (r)。自 1943 年 1 月起,位于布尔诺的 Brünn Waffenwerke 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苏联 PM-38 的德国仿制品,并将其命名为 12cm Granatwerfer 42(12 cm Gr.W.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 厘米 Gr.W.42

德国的 120 毫米迫击炮与 ПМ-38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它涉及到与不同生产技术相关的部件以及瞄准具。运输转向架变得更加坚固,并可通过机械牵引进行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迫击炮的战斗部重量达到 280 千克。由于使用了威力更大的抛掷装药和重量更轻 100 克的地雷,最大射程增加到 6050 米。同时,12 厘米 Wgr. 42 的初速为 283 米/秒,而苏联ПМ-38的初速为 273 米/秒。同时,经过修正,德国迫击炮可以发射苏制炮弹,而苏联迫击炮可以发射德国的 120 毫米炮弹。

从 1943 年 1 月到 1945 年 4 月,Gr.W.公司共生产了 8461 门 120 毫米迫击炮。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红军中的 120 毫米迫击炮通常在团级部队中使用,而德国国防军司令部却试图用威力更大但也更昂贵的 12 厘米 Gr.W. 42 迫击炮来取代 12 厘米 Gr.W. 42 迫击炮。42 迫击炮取代威力更大但也更昂贵的 150 毫米重步兵炮 15 厘米 sIG. 33 迫击炮,这种火炮在 1942 年后长期供不应求。

战争结束时,红军缴获了几百门捷克生产的 120 毫米迫击炮。考虑到德国 12 厘米 Gr.W. 42 迫击炮和苏联的ПМ-38迫击炮可以发射相同的地雷,因此在弹药供应方面没有任何困难。

二战结束后,12 厘米 Gr.W. 42 迫击炮仍在使用 12 厘米 Gr.W. 42 迫击炮的国家服役。42 迫击炮与 81 毫米迫击炮在相同的国家服役。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 Zbrojovka 公司继续生产 120 毫米迫击炮,供应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并出售给外国客户。约有几百门 120 毫米 12 厘米 Gr.W. 42 迫击炮供应给了叙利亚、古巴和北非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