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阿光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向您推荐最新内容,喜欢阿光创作内容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感谢!感谢!

冷枪冷炮打出一片天地来!

我们是一块石头,没有呼吸,没有声音,只有射程中的敌人。

犹记得前两年上映的一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狙击手》中,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化身幽灵狙击手,一枪又一枪打得美国大兵如同惊弓之鸟,谈之色变。

这部影片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笔者在观影之后开始搜集相关资料。

最终发现,影片中的狙击手们是有原型故事的,而这段真实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邹习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习祥

掀开尘封的历史,邹习祥在朝鲜战场上只是一个排长,但除此之外,他还是志愿军总部亲授的“冷枪英雄”称号得主。

在上甘岭阵地上他一人一枪,一共打出78发子弹,前前后后击毙39名敌军,并在整个朝鲜战场上共计击杀了203名敌人。

凭借一次又一次的冷枪突袭,邹习祥也被美国人叫做“狙击兵岭的幽灵死神”,更在战后荣获了朝鲜颁发的二等功军功证书,受到金日成的亲自接见。

时隔多年之后,邹习祥作为狙击手的故事已经被历史掩上了一层尘埃,留给他的后人的记忆只剩下了“不吃罐头”这一件小事。

邹习祥为何在晚年不吃罐头?

这位“冷枪英雄”身上,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尘封的历史,来自后人的寻找和回忆

“你是不知道,我爷爷身上到处都是伤疤,胸口这一大块,肚子上这里一个穿透伤,还有这里......”

邹习祥的后人们如是说道。

2020年10月,正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之际,国庆前后的这段时间,一队寻找战争历史的记者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的栗园草场。

这里,是邹习祥的故乡。

而接待来访记者们的人正是邹习祥的几个孙子,以及他存活在世的其他家人。

提到爷爷邹习祥,其中一个孙子邹进红说道:“我们都害怕他,但是他对我又很好,每次我给他割松油涂伤疤的时候,他总会给我好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爷爷,邹进红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替他涂抹伤疤这件事情了。

最初的时候条件不好,邹进红只能用松油来作为药物帮助爷爷邹习祥缓解疼痛,这种方式效果并不好,持续时间很短。

之后条件稍微变好了,也有相应的药膏能用了,邹进红便不再用松油,改为用药膏了。

只可惜药膏的效果也只有短短两天,两天过后邹习祥还是要忍受时时刻刻的灼烧痛感,十分折磨。

说到这里,另一位孙子邹军掏出了手机,给记者们看了看存在手机里的照片。

那是几张破旧的证书,上面写着看不懂的朝鲜文字,看起来年代相当久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经过相关人士的辨认后才得知,这是朝鲜方面当年颁发的军功证书,意义非凡。

当记者们再次追问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故事没有时,邹习祥的孙子们不约而同地说道:“爷爷不喜欢吃罐头,或者说他厌恶罐头。”

原来,邹习祥在朝鲜战场上的生活相当艰苦,而美国大兵们却餐餐都吃罐头,所以邹习祥对罐头相当排斥。

他一见到罐头就会想起那些惨死在敌人枪口下的战友,就觉得愤怒无比。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晚年这般厌恶罐头。

如今邹习祥早已离世,他在朝鲜战场上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战斗?

请诸位看官跟随笔者继续耐心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往事,朝鲜战场上的恩怨与纠缠

时间回到1952年的春天,中国的土地上鲜花盛开,生命在蓬勃生长,但是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陷入到了一场焦灼的苦战当中。

彼时美国集结起大批联合国军队向三八线进发,和志愿军隔空对峙,双方在五圣山附近展开了殊死拼搏。

五圣山这个名字或许诸位看官并不熟悉,但是上甘岭这三个字相信大家一定有深刻记忆。

而上甘岭战场上著名的597.9和537.7高地正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

这时候的邹习祥还是第45师135团的一名排长,负责带领麾下战士们扼守537.7高地北山,任务艰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战斗中,美国人依托自身的武器装备优势,对着上甘岭地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无差别火力覆盖。

长达43天的战斗过程中,美军共计向上甘岭这片不足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外加5000多枚威力巨大的炸弹。

战斗结束后上甘岭的山头被足足削平了2米,恐怖如斯。

而邹习祥所在的537.7高地作为阵地咽喉,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为艰巨。

他带领着战士们不但需要在数个阵地工事间来回穿梭,而且还要防备着美军那边躲起来打冷枪的狙击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战争初始阶段美军牢牢占据着上风。

面对美军的无差别打击,志愿军战士提前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阵地战壕里填满了武器弹药,凭借着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顽强抵抗,牢牢守卫着阵地,一步不退。

但是毕竟有天大的装备差距,作战中邹习祥和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

最严重的一次,邹习祥驻守的防御工事差点被击破,大量美军如同蝗虫过境,一个又一个战友倒在了他们枪下。

为了扩大战果,这些美国大兵还用刺刀扎向志愿军战士的尸体,而邹习祥当时因为受伤过重正好被几名战友压在了身下,躲过一劫。

晚年他的身上还保留着当时被刺刀戳中的一处伤疤,他的孙子们还特别提起了这段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色死神,一发发冷枪打得美国人谈之色变

眼看正面作战效果并不理想,志愿军司令部开始推行“冷枪战术”。

当时咱们这边还没有“狙击手”这个说法,所以都统称为“打冷枪”。

恰好邹习祥自幼就是个好猎手,于是他自告奋勇,成为了一名“冷枪战士”,带领着其他战士投身前线开始伏击敌军。

由于美军那边也有狙击手,而且他们的枪更加精良先进,反观志愿军这边以邹习祥为首的冷枪战士都是依靠天赋和射击经验,在一枪又一枪的实战中找到准星。

为了弥补装备上的差距,邹习祥认为应该把“冷枪”的概念贯彻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习祥(中)

就这样,邹习祥带着其他战士专挑美军吃饭睡觉的时候下手,打得他们完全没有反击的机会。

美军那边经常是刚听到一声枪响,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闷哼,十几个美军就倒下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邹习祥打枪太准,让这些美国士兵连厕所都不敢去,只能躲在战壕里把粪便装在用过的罐头里丢出去。

尽管如此,他们只要一丢罐头,同样是一声枪响,打得罐头四分五裂。

这让美军士兵惶惶不可终日,吃饭睡觉都不安稳,自然在正面战场上再也没了往日的威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战后统计,邹习祥单人在上甘岭战场43天里,一共击毙了39名敌军,仅仅使用了78发子弹。

而他所在的“冷枪战士”部队,共计击毙美军3558人,如此辉煌的战绩让他们被美国军事专家称为“幽灵死神”。

上甘岭上的537.7高地也被美国军事史命名为“狙击兵岭”。

战斗结束后,邹习祥被授予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等功臣”称号、“冷枪英雄”称号、还有朝鲜方面为他颁布的“二等军功证书”,并受到了金日成的亲自接见。

尽管邹习祥已经是满身的荣誉,可他从来没想过炫耀自己,反倒是复员返乡后格外低调,一心投入到了家乡的建设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身生活,晚年为家乡带来新的希望

在邹习祥回到务川县栗园草场之前,这里的百姓从来没有成功种植过水稻。

因为当地气候条件恶劣,时常出现过度的严寒气息,所以吃上大米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是格外奢侈的事情。

从朝鲜战场归来前,邹习祥特别记挂着家乡的同胞。

于是他专门从东北带回去了一批特殊的耐寒水稻种子,为的就是帮助家乡百姓吃上大米。

起初邹习祥也是忐忑的,他毕竟不是农业专家,只是凭借直觉认为,东北的水稻种子或许能适应家乡的气候条件。

实践出真理,抱着这样的想法,邹习祥返回了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番推广培育之后,当地受到邹习祥号召的政府还有相关部门专家们也参与其中。

很快,一代又一代特殊筛选留下的水稻种子出现了。

它们成功扎根生长在了务川县的土地上,这让邹习祥感到无比的满足。

走上战场就是为国家奉献生命的英勇战士,脱下军装就是牢记家乡不忘本的忠厚农民。

邹习祥身上的的精神影响着他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也正是有他的存在,他的精神不断感召着,才让更多的人走出了自己的高尚之路。

1993年,邹习祥带着一身的伤痕离开了人世,享年71岁。

这位英勇的狙击手、忠厚的农民,终于不必再受到疼痛折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老的邹习祥(右)

真实的故事往往才能留下最真实的情感,笔者只是希望这些渐渐被尘封的高尚故事能够继续传颂下去。

或许肉体会泯灭,但精神永存。国家不会忘记,后世的人民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