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唯行

「圖寫江山」者,乃中國繪畫藝術中之山水畫也,寄情於大地山河,寓壯麗自然於方寸之間。繪者外師造化,內鑒心源,遊目聘懷,窮極物理,故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以筆墨為器,揮灑間呈現天地之宏觀。其精神類別表現於四個方面:

一曰「形神兼備」,描繪山川之形貌,更求其氣質神韻,不拘泥於物象之表面,而力圖達至自然之真髓。

二曰「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借景抒懷,山水景象既是現實之反映,又是畫家心靈之投射,通過空間布局、光影渲染,營造出獨特之意境。

三曰「筆墨之美」,中國畫之筆墨,不僅僅是技法之運用,更是畫家人格修養與哲理思考的體現。筆法勁健流暢,墨色變化無窮,透過點線面、濃淡乾濕之交織,體現畫家對宇宙生命秩序的理解。

四曰「人文關懷」,山水畫雖寫自然,實則寓含深厚的人文思想,如儒家之仁愛,道家之自然,禪宗之空寂,皆可見於畫中。

此即所謂「圖寫江山」,乃集技藝、哲學、情感、理想於一體,乃畫家胸臆中之「江山」。

至於「圖寫筆墨」,則更偏重於筆墨本身所蘊含之獨立審美價值與藝術精神。以筆墨為語言,縱橫捭闔,隨意而發,猶如書法之飛白流走,或輕或重,或疾或緩,皆能傳達畫家內心世界。

此種精神類別強調「筆墨即是畫」,畫面的構成要素直接反映出畫家對於筆墨規律的掌握與創新,乃至超越具象,直探藝術本質,追求一種超然象外的藝術境界。是故,「圖寫筆墨」既是一種技法的昇華,又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凝聚,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巋然高峰。

誠然,「圖寫江山」之作,固然以外師造化為根基,取法於自然之千變萬化,力求真實再現山水之形貌。然而,盡管如此,若僅停留於表象摹寫,則易陷入形骸之局限,未能充分發揮藝術之創造性與精神性。故而,優秀之山水畫家如董源、范寬、李成,他們在描繪江山形貌之餘,更注重內涵的挖掘與意境的營造,使作品既具有視覺上的震撼力,又富有深邃的內在情感與哲思,堪稱形神並舉,寓教於美。 相反,「圖寫筆墨」則更側重於中得心源,將畫家之情思、才情、學識以及人生體驗凝練於筆端,通過筆墨的自由揮灑,實現對自我心境和藝術理想的深刻表達。這類型的繪畫代表人物如米芾、倪瓚,他們的作品往往超越具象的束縛,筆墨之間瀰漫著超凡脫俗之氣息,看似簡約而內涵豐富,似無狀狀有,似無法法無,追求的是一種從心所欲不踰矩的高妙境界。 因此,「圖寫江山」與「圖寫筆墨」二者雖同屬中國繪畫之大綱,但在精神追求上確有顯著差異。前者以物我交融為要,崇尚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後者則以心手合一為宗,藉由筆墨詮釋心源,成就了中國繪畫藝術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瑰麗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