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上海市金山区一名家长在班级群里怼老师的聊天记录在网上热传,内容是这位家长在群里通知老师自家孩子第一节早课不上了,因为睡眠比早课更重要。事发班级群,老师也很生气,和家长在群里吵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减”难,难在人性。

每次发生这样的新闻,线上线下的舆论是两极化的,网上的网友是一片叫好,支持家长。线下的家长群体则大部分挺老师,认为涉事家长不懂事:

前不久我们这里部分高中要在春节后提前开学,也爆发过类似的舆论,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刷屏的投诉学校提前开学、违背“双减”。而家长群里的家长们,却在咬牙切齿的议论学校为何还不开学,学生马上就要高考,关键时刻在家怎么学习。家长们轮番给学校老师、学校领导打电话质问。

人们的意见为何如此分裂?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利益群体。

对于学生和没有教育任务的成年人来说,当然是希望教育不要内卷、希望“双减”的。但对家长来说,孩子是他们人生最大的作品,一定要有出息、将来过的好,尤其是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考一所好大学仍然是改变人生最便捷的渠道,大多数家长是逃脱不了这个功利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外地的学生、别的学校的学生提前一周就进了学校。眼看别人家的孩子早上不到五点多就进班上两节早辅导,中午不休息上两节午辅导,晚上吃完饭又学到九点半四节晚辅导,人家比你家孩子多上八节课,你慌不慌?

对家长来说不慌是假的,即便他觉得这样太卷,潜意识也会接受自家孩子起码多上四节课的,不得不卷。

这样的学校成绩好吗?的确不错,作为一所生源质量极差的初中,他们压榨了学生的每一丝精力,每年为本地最好的高中贡献了几十名初中生。

学生累,老师更累。

就像春节后高中想提前开学这件事,老师和学生其实是站在同一战壕的。每天早上6点~晚上22点,学生一直在学习,班主任和主科老师又何尝闲着。

很多教师都是40岁以上的,身体素质怎么能和青少年相比,每所重点学校附近的理疗店,教师都是常客,颈椎病、腰椎病、纤维瘤、静脉曲张是已经是教师群体的职业病。寒暑假对老师来说何尝不是对每日超14小时工作的慰藉呢?

网络上有篇热文,标题叫《只有畜牧局没有给老师布置任务,老师们都快被逼疯了!》引起不少老师的共鸣。

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老师们还负责有扶贫、反诈、禁毒、消防、卫生、各种防XX、调查、宣传、创文创卫、进社区等任务,班主任还得对各项工作进行统计、处理班级各种杂事、协调任课老师,日常与几十名学生和家长斡旋各种事宜。你以为这就完了?评论区有老师总结还漏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任务,老师们是推不掉的,不做就是不负责任,这也使得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宁愿不着急评职称也不当班主任、不当学校中层,以能少一样工作是一样。

没有落实好学校安排的工作,少不了被学校批评;学校可不可以不给老师安排这项工作呢?那肯定少不了被教体局的批评;教体局可不可以不安排与老师无关的工作呢?那肯定少不了被当地安排工作的部门批评;在各部门都认为自己工作都非常重要,需要非常负责的大环境下,教育领域必须也要参与到落实中去。

“双减”,还需继续减

“双减”这几年,除了教培机构被真正治理了,学生回家后的补课有没有减少?占用教师中午休息时间搞的学校午晚托,有没有补课?加班补助有没有发到老师手里?这些都值得探究。

能不能让学生不那么卷?能不能还给老师正常的工作时间?目前看不太乐观: 可能只有靠生育率的大幅下跌来实现,等到哪一年开始每年的义务教育在校人数只有当前一半的时候,这种状况才会有所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这件事上,家长的意见是对的,义务教育的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方面,睡眠对大发育非常重要,大脑发育也可以通过游戏、体育、音乐、生活来帮助发育得更完善,这才是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这个年龄以知识性内容为主,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的正常上课就可以了,过度的应试教育把孩子的休息时间极度压缩,对孩子身心成长并无益处。

只不过,家长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提倡,于事也无助。从侧面也反映这位家长内心也有很多压力无处释放,正好借孩子这事任性了一把。不过这事既然被网络爆出来,那就索性大讨论一番:

希望相关的部门都参与进来,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不要等在校学生减少来减缓教育压力。减少学生、老师在校时间,提前影响一代人、改善一代人。

不盲从、看世界,从现在开始

珍爱老桃,顺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