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赠书--

历经 3 年多时间,新书《RTC程序设计》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作为爱书之人,我也曾阅读过上千本各式各样的书籍,其中技术类书籍占比最大。

年轻时的我曾妄言:不能变成代码的书不是好书。

正如 Robert Martin 在《敏捷软件开发》中所说:可以运行的代码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也如 Linus Torvalds 所言: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代码无疑是知识最精确的呈现形式,也是效率可再现的最佳途径。代码将知识变为了可重复运行的生产力。

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以及更多优秀的书籍进入我的视野。当我年纪渐长,决定自己要写一本书的时候,我总结出了心目中优秀技术书籍的十个特征,并付诸实施:

01. 量化的对比

当你在跟别人讲述某个事物时,如果没有用到任何数字,那就是你根本不了解这个事物。量化的意义就在于此,只有量化的描述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02. 细致到比特

计算机科学的最小单位就是比特。经常有人会问我,某某技术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我通常的回答是:要细到每一个比特。

03. 丰富的参考

参考可以满足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要,也方便读者溯源。没有参考的技术书都是耍流氓。

04. 体系的目录

目录最大的作用,方便读者很快索引到对应的知识点,快速建立一个知识脑图。

05. 适当的人文

人文类的背景知识,也是本书非常鲜明的特点。它可以是某个知识的历史背景,也可以是某本名著中和此知识相关的名句。

06. 良好的排版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自学了 LaTeX。本书所有的章节,每幅图/每个字的位置都是我亲自排版完成,最大的作用是能比较方便地编辑我想要的表达的数学公式,以及控制每一页的内容不至于留白太多。LaTeX 的换行算法也比 Word 先进。

07. 优秀的插图

书中的图来自我多年的 ProcessOn 总结。封面图采用 MidJourney v6 模型绘制。

08. 丰富的示例

本书拥有大量可以运行的示例代码,方便读者自行把玩。

09. 面向读者的语言

通俗点说,就是说人话,接地气。

10. 经得住时间考验

好书都是舍不得卖舍不得扔的,总有那么几个点,让购买者将它保留下来。本书能否做到,有待读者与时间评判。

这是一个越发浮躁的时代,大家对结果的重视大于过程。常听人说,我们要以结果为导向,要用结果说话,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大家都想要快速从别人那里拿到结果,收获果实,挣到快钱,吃现成的。这是人性所致,也是因为物质条件高度发达后,赚钱的途径越来越难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静下心来,学习那些有门槛的专业知识。我依然相信时代属于那些热爱学习,追求优秀自我的人。事实上,人与人的差距并非在于认知。因为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执行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读一本书,不仅要看作者写了什么,更要看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跟每一位忠实的读者交个朋友。

也许你从未接触过音视频领域,那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你的入门首选。

又或者你一直在从事音视频领域的工作,那这本书会教你什么叫作“好”的RTC。

白驹过隙,苍狗浮云,时代的洪流从互联网进入了人工智能,又从LLM的竞争发展到多模态的拼杀,终究还是回到了音视频基础知识的领域。

↑限时五折优惠↑

限时五折优惠,快快抢购吧!

最后,国际惯例,送三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