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拿电动自行车怎么办?依赖电动车出行的人们,最近少不了要考虑这个问题。最近因为一起严重的火灾,关于电动车的讨论再一次甚嚣尘上,有关部门也发出了相应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车,平时是打工人赖以通行的代步工具,一失火轻则损失财产,重则伤人性命,让人又爱又恨又离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仅在2023年,全国接报的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就有2.1万起。

电动车究竟该如何停放?充电问题该如何解决?电动车的电池真的还好吗?

PART.1

「 电动车都停在哪里」

尽管,人们经常可以在小区住宅楼看到各种不让电动车进的警示标语,但无处停放的电动车依然比比皆是。

走了几个小区,都能看到浩浩荡荡的电动车停放区域。虽然是工作日的大白天,但空位是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有充电位置、有遮雨棚的位置就更少了。

墙上也到处都贴着“请把充电位让给需要充电的车”的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想而知,当工作时段结束,这里停放的电动车将会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一处小区,停放区域就显得更为拥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小区还有充电柜供人选择,柜门脏污观感不好倒在其次,只是三个柜子36个格子,数量稍微少了一些。

另外,这样的锂电池柜就设在高密度居民楼下,有的靠近火源,有的电线暴露,有的电池柜已十分破旧却仍在使用,缺乏对电池数据的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比较新的小区尚且是这样,在老小区,充电位置的供求矛盾就更突出了,几乎每个单元门口都停了几辆电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比较新的写字楼区域有许多充电桩,上班族的8小时工作时间刚好够充好小电驴,拥挤程度没有居民区那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价格不等,按照功率收费,1块钱3小时到1块钱1小时不等,比起家用电来说,还是贵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此,哪怕走在路上,也可以看到从室内拉线充电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位少,充电难,这些现状,似乎也解释了为啥每个小区都在警告,但总有一些居民执意推车入户。

PART.2

「斗智斗勇,不够」

为了禁止电动车入户,物业也不能说没想过办法。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给小区门安上地桩,这下人车分离是做到了,但婴儿车、快递车也让分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堵不如疏,彻底杜绝电动车进小区,引起的争论可不小。

有部分小区安装了电动车电梯轿厢阻止系统,里面装摄像头连接监控,发现电动车入梯就自动触发警报,停运电梯。

可这技术不够成熟,有时轮椅、婴儿车也会被拦,甚至连有人牵着狗都会被识别为推车入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值得思考的是,就算拦住了电动车,还是有人把电池卸下来拿回家充电,防不胜防。

一些小区想新建车棚,但选址、安全、资金问题都得居民表决协商,意见往往不统一,修建计划一拖再拖。

有车主说:“不自己想辙怎么办?第二天还得骑车上班。”有的停车棚、充电桩都配备了,可居民嫌收费标准不合理,不用,照样入户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3

「充电悖论」

回到本次引发热议的南京市明尚西苑失火事件,人们更多地发现,电动车的问题不在于应该放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么多年电动车不能上电梯、进楼房充电的常识普及,人们一般认为,电动自行车在室外等非封闭空间充电就是安全的。但事实上,此次失火的地点便发生在不封闭的地面架空层。

那么,架空层可以停放电动车吗?2021年8月,《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而又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架空层是指采用结构支撑且无维护墙体的开敞空间层,既不占用门厅位置,也不涉及疏散功能和安全出口功能,似乎不属于禁止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现实的问题是,根据绝大多数的小区现状,如果把电动两轮车赶出架空层,也没有其他地方能够满足停放需求,而配套充电桩、消防设备等基础设施,又会成为业主、物业与相关部门的艰难博弈。

除开停放,那就只剩电动车本身的问题了。

电动车着火,除了充电线路老化等外部问题,蓄电池自身的安全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电动车的电池有铅酸和锂电池两种,铅酸电池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安全稳定、大电流放电和高低温放电性能好,而锂电池的优点在于重量低,能量密度高,充电快,使用寿命长,但安全性不及铅酸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性能上有所差别,但锂离子电池有一个共性,低温下充电较慢,电解液的粘稠度上升且电导率下降,导致电极和电解液界面间锂离子扩散和电荷转移较缓慢,容易在负极表面形成具有破坏性的锂枝晶,刺穿隔膜后造成内部正负极短路,就很容易引发起火和爆炸。

但是,在我国北方冬季户外的气温低于零度是常态化的,有人在网上真诚发问," 想问不在家里充电,能在什么其他地方充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期来看,能真正解决电动车充电悖论的,就只有“车充分离 ”。但是目前换电行业距离全面普及的目标还很遥远且面临很大困难,除了在外卖骑手中较受欢迎,普通用户的接受度并不高。

小区和写字楼的充电桩、停车位够不够数,该有怎样的消防安全标准,电池的安全问题怎样保证,全部都是决定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而作为用户来说,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有坚持不推车入户的原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