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了一条特殊的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

这类似于古代“屯兵”的特殊方式,成为未来生产建设兵团的基础。

全国上下曾陆续组建了12个生产建设兵团, 其它11个已经取消,目前只有新疆还存在生产建设兵团,那么,“屯兵”式生产建设兵团,为什么新疆不取消呢?它还适用于今天的新疆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照片

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还要追溯回新疆最初解放的时候。1949年9月25日和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先后通电起义,宣告新疆和平解放。

在王震即将率领解放军进入新疆之时,毛主席殷切叮嘱道:“希望你到新疆后能超过左文襄公,把新疆建成美丽富饶的乐园。”

左文襄公便是左宗棠,在收复伊犁之后,他曾经写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句来称颂自己在新疆建设取得的成就。

然而,左宗棠之诗总有夸张之处,再加上经过多年战乱,新疆的情况比起当年左公建设之后的情景要差得远了。“美丽富饶的乐园”这个形容,于当时的新疆而言几乎是天方夜谭。

王震在新疆

刚解放的新疆,道路不通,人民极度贫困,甚至连天地都没有。军区每个月只能派飞机去北京运银元用以购置军粮。

农村地区平均每三户农民才有一头耕畜,每两户有一把农具,人均占有粮食仅195公斤——作为对比,国际标准线为人均400公斤。

人们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外力解决新疆生产和建设的问题,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从苏联进口的话,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经费十分困难;从内地调运的话,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道路不通,运输成本极高又十分困难。

新疆军民的日子都不好过。当时国家实行供给制,国家包吃包穿还要发津贴。

而新疆1949年的财政收入折合人民币仅有35万元,对于二十余万人的吃穿加津贴来说,用“九牛一毛”来形容丝毫不夸张。

解放军进入新疆

驻疆部队在此期间吃尽了苦头:他们的衣服、鞋子破烂不堪,却得不到补充,甚至没办法换季;伙食极差,别说肉了,就连蔬菜都没有,顿顿都是粗面馒头蘸盐水……

新疆人民的生活比起部队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根本拿不出任何余粮供应给部队。有鉴于此,毛主席借鉴历代经验之下,要求新疆军队屯垦戍边,以确保边疆长治久安。

1952年2月,毛主席发布部队整编命令的时候说道:“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王震对此早有预料,也十分有经验。1941年初,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守卫延安时,就曾经接到过毛主席要“开荒生产,尽快做到自产自给”的命令,目的是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新疆某广场上王震将军的雕塑

为平衡战士们想打仗的心情和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王震和旅、团干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特别的屯垦活动。

他们平时劳动生产的时候就会将枪架在地头上,一有敌情立马就可以从农民变成战士。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南泥湾就从“烂泥湾”变成了处处庄稼、遍地牛羊的景象。

南泥湾生产建设的成功,也是毛主席和王震有信心建设新疆的基础。常以“粗人”自居的王震,实际上最尊重知识分子,珍惜人才。

在进军新疆的途中,他已经考虑到自己未来有可能承担起建设新疆的任务,于是在路上便广纳贤才。

王震

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武功的西北农学院的几十名学生、大量财经专业的人才都自愿随军西进,成为“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和“第一兵团财经学校”的基础。

进入新疆后,王震还起用了大量解放前便在新疆工作的农学、水利等各方面专家。

建设新疆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先要实现兵团自身的自给自足。刚刚进驻新疆时,兵团十几万人自己都难以吃饱穿暖,每每需要从北京特别运送物资。

为此,1950年1月21日的命令中,不仅要求所有人都参与劳动生产,还规定了当年开荒的指标:4万公顷。

戍边肯屯的女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