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夜里挑灯吃瓜,今天我们来聊聊“大学生就业”

3月4日,很多网友收到了一则关于“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的推送,事情的初衷本是好的,鉴于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将考研究生、考博士生,又或者积极参加考公务员、考编制列为首选,就是没有把踏入职场作为首选,更是在2023年出现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情况,对此,多所院校发布呼吁倡议书,敦促毕业生积极的投入到就业当中,不要只顶着考公考编。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倡议,却引来众多的网友的群嘲和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倡议书到底戳了谁的痛处?

2024年高校毕业生将预计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要多20万,这一数字要再次刷新去年的历史新高,意味着在今年7月份,有着近1200万人才输送到社会,给在岗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的吸纳都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疫情后,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状态,就业环境并不好,很多企业开始了所谓的“降本增效”、“精简人员”,找一份工作并不难,因此“毕业既失业”的梗也就广为流传,少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抱有恐惧心态,不愿意面对,于是选择考研、考公等方式延迟毕业,更有甚至直接挂科留级。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恐惧就业,绝大部分毕业生对于目前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考量后,还是决定考公考编,毕竟在体制内工作,工作稳定性、福利、津贴等等,都要比大多数私企、民营企业好很多。

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基层岗位没人干了。毕业、就业、攒钱买房、还房贷、生小孩,再重复以上,这个循环玩不转了。

黑河学院在《致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倡议书》中呼吁道:要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顶着升学考公考编。积极投身到中小微企业、投身到基层就业、基层项目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倡议书则呼吁广大毕业生要积极投身到国家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应征入伍”,积极到中小企业实习或求职“条条大路通罗马”,多做选择都是人生最美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几所大学的倡议书大致内容相同,用词非常的精巧,气势磅礴,一来就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业上面,给人一种“热血”且不能拒绝的感觉,毕业生切记不要只顶着升学考公考编。

这满是情感的鸡汤,毕业生感觉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理想,还是要“钱途”?

作为一个曾经的毕业生,我想这样的鸡汤味道并不好,华而不实。

理想终归是少数人的,大多数人面临的是柴米油盐醋,处处都要花钱,找工作不为别的,就只是搞钱。对于找一份稳定、轻松、退休金又高的体制内工作,还是和众多的毕业生抢一个岗位,众多网友已经用脚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方在倡议书也提到,国际形势复杂,经济大环境不好,目前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处境并不好,嘴里是所谓的“优化人员”,实际是裁员,很多中小微企业亏损严重,为了降低成本,也只能苦一苦打工人了,加班常有,加薪少有,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就是不愿意多招人。

在校的关系户们早早的就有了出入,没出入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他们从小就被树立“读书才有出入”的观念,学校呼吁学生降低期待、降低期望值,可以考虑从事基层的工作,不要只盯着考公考编,在编的劝不在编的不要考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研、考公或者考编这些本就是个人的事情,顶多也是毕业生和家人商量,学校是否把自己定位错了呢?

利之所在,无所不趋。我反而觉得考公考编的毕业生很有上进心,多吃吃上学的苦,少吃点社会的苦,公务员福利待遇各方面都很出色,毕业生努力进入体制内怎么就成了不被呼吁的呢?

这些岗位要求属实严格,不是研究生、海归或者“上面有人”都很难进去,学校有就业率的指标,此前出现过一些学生在咸鱼软件上卖东西也列为了已就业,学校完成指标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众多的毕业生是非常的想要就业的,可是现实很残酷呀,“毕业即失业”这个梗从某些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一些问题的,学校与其在这用嘴呼吁,倒不如多研究研究事情的本源呢?有这精力还不如多研究一下教的东西多与社会接轨才对,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学生联系就业机会,让在校生学到适应社会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仅仅的用嘴输出。

为何如此?或许他知道,他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最后

是毕业生不想就业吗?

让毕业生不要盯着考公考编也很简单,思路如下:

  • 1、退休工资与企业拉平
    2、工资待遇与企业拉平
    3、隐形福利与企业拉平或者干脆取消
    4、加班加点与企业拉平
    5、随时失业与企业拉平
    6、社会资源的活动能力与企业拉平
    7、机关食堂与企业食堂拉平

在体制内工作为何被网友称为“铁饭碗”、“金饭碗”,那是有原因的呀,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大家伙也就都去做大蛋糕了,毕业生也不会削尖脑袋想要进入体制内了。积极就业不是号召出来的,是个人选择出来的,全社会要提供的是选择的选择的机会和公平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呼吁。

路漫漫其修远兮,扼制分配的两极分化、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毕业生才会积极就业,与其呼吁,不如干预,加强监管,当双休都有强力保障的时候,那就是巨龙腾飞之时。

你觉得学校的呼吁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