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真爱们!
还记得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诗朗诵节目《山河诗长安》吗?
数字李白一袭白衣,空降现场,在灯火通明的楼宇之间,在热情洋溢的人群之间,乘风吟诗,纵酒尽欢。
▲ 图源央视春晚节目画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当《将进酒》的诗句响彻在大唐不夜城的上空时,屏幕前的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千人齐诵,无尽震撼。
那个夜晚的西安,仿佛和盛唐时的长安城交错重叠,恢弘浪漫,诗意无尽。李白依然是那个豪放张扬的诗仙,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 图源央视春晚节目画面
我想,这也是这个节目被网友们誉为“全场最佳”的原因。李白的诗太美、太有感染力了。
这份感染力,究其根本,来自他骨子里至死不灭的浪漫与理想。
可即便是这样的浪漫主义者,也会有和现实肉搏时,无比痛苦挣扎的一面。
他这一生,总也揣着理想,不屈不挠地向现实叫嚣着。
一生慨叹行路难,仍旧咬牙行万里。
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背上行囊,手持长剑,离开了故乡蜀州。
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郎满怀野心与信念,开启了他一生的远游之旅,再也不曾踏上归途。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别误会,李白可不是去当旅行博主的,而是,去找工作的。
途中,他游山玩水,广结名士,同时也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重复一件事——干谒。
啥是干谒?就是到处拜访权贵,投简历,写求职信,希望得到举荐。朝野上下什么大官小官,名人权贵,都是投递对象。
这个求职信嘛,不难写,就两招,不像咱们现在的简历,模板一套一套的。
第一招,“孔雀开屏”,疯狂吹牛逼。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雄万夫。 ——李白《与韩荆州书》
韩长史请pick我!我李白,十五岁就舞得一手好剑,三十岁文章就颇有成就,地方长官、王侯宰相,我都见了个遍。
我虽然个子不高,但我志气雄厚,战胜了全国99%的用户……
第二招,疯狂拍马屁,把大佬哄开心了。
制作伟神明,德兴动天地。 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OMG,韩长史,您的著作简直封神了!您的德行感天动地!
这个马屁是不是拍得……很浮夸?
还有更浮夸的。
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
天呐,李长史,您实在太优秀啦!您这般才华横溢,陆机这样的名士也不能与您比肩,曹植这样的雄才也只能当个小锣锣侍奉您啊!
陆机是谁?
西晋名士,开创太康诗风的大文学家!
曹植是谁?
建安名士,引领五言诗发展的文学巨擘!
李长史是谁?咱也……不知道啊。这样一个没有留下任何文学作品、没表现出任何文学才华的人,李白却这样般极尽辞藻地拍他马屁。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隐约有一种爱豆塌房的幻灭感?
这也太不酷了吧!你可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怎么可以这样卑微这样谄媚!
为什么?
因为,那个倨傲狂放的李白,偏偏有着“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他无比渴望辅佐君王,成为一个济世之才。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想当官?为啥不参加科举考试啊?你李白不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奇书”的天才少年嘛,应付科举绰绰有余吧?
命运的残酷之处恰好在这里:李白因为家世的原因,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即便干谒之路再怎么不酷,再怎么违背本心,李白还是咬咬牙,一路走了下去。
因为这是他手里握着的,唯一一张牌。
可无论李白有多想出好这张牌,命运始终对他报以冷眼。
几十年的干谒之路,李白投了无数封简历,却未曾收到任何一封offer。
他磕磕绊绊地走,一次次被打倒,又又一次次站起来。
直到42岁那年,命运终于给这个倔强不肯认输的“孩子”递出了一颗糖。
这一年,在玉真公主的引荐下,玄宗将李白征召进京。恰好当时的“太子宾客”贺知章偶遇李白,特喜欢这个大小伙子,跑到玄宗面前使劲夸他。
玄宗一下就来劲了,这得是多牛逼的人啊,一时之间我妹要夸他,我的好爱卿也夸他,不行,我得见见他。
于是,李白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
玄宗将李白召入宫中,下了步辇亲自迎接他,这是极高的礼遇了吧?
不仅如此,玄宗还设宴款待李白,让他坐在自己的“七宝床”上,亲自为他调羹。
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还对李白说:“你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是名声大到连我都知道了,说明你小子平时道德品性很高尚啊!”
李白高兴吗?当然,高兴坏了!刚收到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时他就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八字还没一撇就乐呵成这样,更别提被封官了。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唐·李白《东武吟》
是啊,大半辈子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一次又一次尝试,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成为济世之才也就不远了吧?
然而现实又一次残忍将李白推倒在地。
所谓翰林供奉,不过就是陪皇上玩乐的文人,根本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余地。
那个叫嚣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白,到头来成了一只供人娱乐的百灵鸟。
于是李白每天饮酒买醉,消解心中苦闷。直到把该得罪的人都得罪了,直到玄宗也慢慢对他没了兴致,才换得一个“赐金还乡”。
长安一梦,终究还是碎成了一地渣滓。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是的,我们上学时背得头昏脑涨的这首《行路难》正是李白被“撵”出长安时所作。
以前只觉得这首诗字句晦涩,又长又不好背,等到真正了解李白的一生,才明白其中装着怎样的愁苦与挣扎。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任谁遭遇李白在长安城这般“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大型梦碎时刻,都会无比受挫无比悲伤吧?
李白当然也不例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京城好友斥重金,不惜以上等的名酒和佳肴为李白设宴饯行。可是李白心中惆怅万千,举起筷子又放下,实在是吃不下饭。
他沉思着,煎熬着,又忽地起身,拔剑出鞘,茫然无措的环顾四周。
他在想什么呢?在想自己执着于追逐理想的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就像是,一个人想要横渡黄河,河面却冰封千里;想要登太行山,山上就风雪肆虐。
我已经那么努力了,命运为什么非要给我使绊子呢?
这样一个李白,像极了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也会陷入精神困境,也会自我内耗。
可他毕竟还是那个浪漫洒脱的谪仙人,emo着,emo着,他忽然就想到了两个人——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姜太公,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t都是一开始官场受挫,最后却大有作为的政治家。
联想到这两位政治家的经历,李白又感受到了些许安慰。
于是他在“行路难”的感慨和发问后,在深不见底的苦闷和彷徨中,又发出了一声倔强而自信的呐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风破浪的机会总会有的,等着看吧,老子还会扬帆起航的!”
你看,这就是李白的可爱之处。
他挣扎在过往的失败和挫折里,愤怒、愁苦、憎恨现实,却又在如此消极的情绪黑洞里,凭着一份小小的想象,把自己给哄好了。
在他李白的生命瀚海里,有滔天巨浪,有狂风暴雨,却不曾有畏难退缩的船只。
李白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因为太想要“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生命里每一个看似能够“长风破浪”的机会,他都绝不放过。
61岁那年,李白迎来了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那是公元761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听闻李光弼率兵镇压起义,李白又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南征。
只是年迈的身体不堪重负,李白在途中病倒,不得不回家养病。
三个月后,李白与世长辞。他的最后一次尝试,也以失败落幕了。
看着这样的李白,我们或许会觉得有些傻气,怎么可以一次又一次好了伤口忘了疼呢?
可这就是李白,虽然一次次受挫,一次次绝望,但天真浪漫如他,永远会因为零星的火光重新燃起对理想的热情。
于是勇敢,生猛,奋不顾身。
濮存昕老师从1991年开始主演话剧《李白》,一演就是三十多年。他曾说过:“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是的,自幼时开始念诵“床前明月光开始”,我们的心中就渐渐长出了一个李白。
那个浪漫、豪迈的谪仙人形象,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理想人格。
而当我们看到李白“不太酷”的一面,才发现所谓的谪仙人,其实也是一个会在理想面前反复受挫、狼狈不堪的普通人。
只是,他永远揣着磨不灭的赤诚和不怕疼的傻劲,一生为理想奔走流浪,在所不惜。
傻气又如何呢?
比起畏畏缩缩停在原地,一直在路上的人,便已经将生命里的遗憾最小化了。
*本文参考资料:
[1]《旧唐书》后晋·刘昫 等
[2]《新唐书》北宋·宋祁 欧阳修 等
[3]《草堂集序》唐·李阳冰
[4]《李白年谱》安旗、薛天纬
[5]《李白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