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加强皇权,初中历史课上就写的很清楚。宋代是禁军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而且经常调动军官,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样就不会形成私军。但宋无法收复燕云,主要是作战方式,宋统一的时代是步兵的城防战,方阵战,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劣势,辽骑兵经常绕过主力袭击后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武将放权就是一把双刃剑,皇帝强势时武将就是一把神兵,皇帝无能时皇帝就是玩具,宋朝视武将专权为洪水猛兽,收了武将的权,等于削了军队的锋芒,军队变得平庸,手里的刀变成烧火棍,伤不了自己也砍不了别人。军队集中于中央,想保证战斗力的话御驾亲征就是最好的办法,郭荣跟赵匡胤都是这样,即便皇帝能力差御驾亲征也有用,好歹有个领头的而不是监军将军来回掣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的重文轻武方略是在武官和军队体制管理上凸现的,实际上宋朝在军队装备和粮饷上的投入不低,投入高是职业化的基础,在宋代通过当兵养活自己是很容易,也因此有大量职业军人,这个在宋朝后期甚至成为一大财政冗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人拥有掀桌子的能力,更加容易引发皇帝忌惮,最后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武人往往在王朝中后期被打压,被压制,到最后就是被踩进泥里,出现所谓的以文御武。文官自然拼命离间皇帝与武人之间的关系,把二者尽可能拆开,尤其皇帝对武人忌惮时则更加让文官欣喜,此时的皇帝必然选择文官为助手以压制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之前的地方割据势力,有以下几个特点:相比于宋之后的士绅,这些地方割据势力的贵族,不仅有钱有地,人家还有“枪杆子”和“人才通道”。枪杆子就是有家奴和佃户组成的部曲,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随时可以拉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人才通道”是垄断着知识和官位,从中央到地方,不仅家族世代当官,还有自家的一套行政班子。所以人家贵族子弟,从小到大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很重要,因为治一家就是治一小国。具体称为:先秦到汉初的诸侯、两汉的豪族、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的门阀士族、唐末五代的藩镇节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侯不同于之后的地方割据,来源于天子的血缘亲属关系,所以秦皇统一和汉武削藩,都有过短暂的平民政治时代,不过并不长久。隋唐历经战争和开始科举后,对地方割据又有了极大削弱,但是威力有限,真正替代的并不是科举士绅,反而是垄断“枪杆子”的藩镇。安史之乱到宋朝,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地方藩镇割据,特点也不同于之前的“从上到下”的贵族官僚,藩镇真正的主人成了“以下克上”的牙兵军户,阶级流动极其迅速,但也造成了更严重的分裂,旧有的制度已经完全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逐步结束了农耕区域的藩镇割据,科举制度开始真正发挥威力后,地方治理逐渐由士绅替代,制度也开始草创完善,科举士人的目标也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本意就是学成文武技,卖于帝王家,依附皇权而统治压迫下层百姓的工具,皇权越来越强,皇帝制度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的落后制度。后世明初朱元璋虽也曾搞了藩王制度,但并没有能持续多久,直到清朝末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开了历史倒车,湘军等地方割据势力开始出现,后又演变成了民国的军阀,造成了近百年的地方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