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开幕,医药行业也进入“两会时间”。在这样一个聚焦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时刻,医疗领域的众多代表委员汇聚一堂,深入探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我们也会在整个两会期间,积极关注医疗领域的新动态,深入剖析这些变革如何解锁行业未来的发展密码。

1.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建议完善“县管乡用”制度强化基层医疗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议,为改善基层医疗困境,应完善“县管乡用”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县级医院派遣骨干医生到基层工作,缓解人才短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但现有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不清晰、待遇不平等。他建议,应制定统一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身份和待遇,确保派遣医生与县医院医生同工同酬。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强化基层医疗力量。

2.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建议放宽“一品两规”入院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向媒体表示,创新药面临“入院难”、“入医保难”等问题。她建议医保部门统一新上市创新药的挂网标准和价格规则,开通快速挂网通道。同时,放宽“一品两规”限制,通过药品评价等方式促进新药入院。针对医疗机构采购新药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她建议加强医疗机构对新药配备使用的重视,必要时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此外,她建议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

3.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加速推进植入性医疗器械创新和规范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表示,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虽取得创新,但与国外仍有差距,国产市场份额不足。他建议加速创新研发,为研发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应用环境,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支持原研性医疗器械研究,严格审批流程,并加快构建应用规范管理体系,推动相关法规出台,为审批、研发提速,降低患者费用。


4.全国人大代表于旭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表提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难题,国家已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试点城市,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长护险在实践中仍面临筹资责任不清、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将长护险作为独立险种纳入《社会保险法》,并建立统一规范的筹资机制,通过优化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和国家涉老资金的使用,为长护险提供充足筹资来源,以实现失能人员的“老有所护”。这一措施将推动长护险的规范化、法治化和正规化,全面提升长护险制度的实施效果。


5.全国人大代表杨其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杨其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杨其峰呼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提升服务水平。他指出城乡养老及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短板,建议国家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与质量监控。他提倡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推动医养结合,并鼓励公立医院开展巡回看护服务。同时,建议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规划医疗资源,建立智慧医联体,促进医疗水平整体提升。他鼓励高水平医院骨干到基层挂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和智能化。


6.全国政协委员吴蓓丽: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她团队研发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未来将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惠及百姓。新药研发征途漫漫,但团队愿意面对挑战,为患者带来希望,点亮更多生命之光。


7.就医不用带片子,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呼吁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提议推广医学影像“云胶片”,以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他认为,“云胶片”具有更高清晰度和更丰富素材,方便患者和医疗机构。然而,目前“云胶片”的收费标准不统一,且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张俊杰建议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收费标准和医保报销政策,并加强安全防护。他呼吁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实现“云胶片”全国互联互享,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