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六十五岁以上长者高达一半人口有过重肥胖问题。以我国十大死因来看,有八项疾病与肥胖相关,包含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压性疾病、慢性肾脏病,故有“万疾‘肥’为首,百病‘胖’为先”一说。

虽然肥胖对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但考量长者身体众多因素,不建议长者轻易减肥。接下来我就详细说一说。

一、男生胖得早、女生胖得多

根据我国肥胖盛行率发现,男性发胖年纪大约落在三十五至四十五岁区间,与饮食及生活方式有关,由于变胖年龄较早,发生心脏病、高血压的机率也相对早;而女性发胖年纪大多在五十岁以后,与更年期及荷尔蒙分泌有关,故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之比率以女性多于男性。

研究也发现,男性发胖后,体重成长曲线呈现持平状态,并不会因年纪而持续增加,但是女性因发胖年纪晚加上更年期,反而会造成中老年体重持续飙升,因此,出现老年肥胖的女性比男性还要多的情况。

根据医学健康指南,建议成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应维持在18.5至24区间,老年人BMI应控制在22至25范围区间,以22为理想值,25属于微胖,25以上则有过重危机。身体累积过多脂肪会增加患病风险,尤其是癌症中的乳癌及大肠癌就与肥胖有高度相关。

肥胖是罹患乳癌的危险因子之一,女性BMI大于25,会增加17%的罹患风险;BMI大于30会增加37%罹癌风险。大肠癌则与饮食习惯、纤维质摄取不足相关,长期不良饮食也是引起肥胖的元凶。

二、老年人微胖才更健康?

多数人对于肥胖的认知都是不好的,或是认为体重莫名减轻,可能是因为罹患癌症。不过,根据美国研究发现,住在安养院中的退休老荣民,微胖的长者反而比偏瘦的长者活更久,不仅如此,透析及慢性病患者亦有此情形,故将此现象称为“肥胖的谬论”。

所谓“肥胖的谬论”指的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下降、骨质流失,当微胖的长者患病时身体较有“本钱”消耗,其肌力与营养可支撑抗病期间的身体耗损,且发生跌倒意外时,也有足够的脂肪保护以降低伤害,而骨感或偏瘦的长者则反之。

无独有偶,根据一项对1512名老年人的9年追踪研究显示,BMI小于22(正常偏瘦)、介于22-24之间(正常)、介于24-27之间(过重)和大于27四个分组的老年人,死亡率分为5.73%、4.02%、3.27%和3.69%。也就是说,体重最轻的老年人死亡率最高。像BMI在24左右,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比较好的。

老年人维持健康的关键,其实在于肌肉量的维持而非脂肪的多寡。体重莫名减轻,也未必是癌症,反而有高机率是肌少症;若长者体重增加、肌肉减少则会有肌少症肥胖的问题,尤其是长者常见的饮食习惯,如:煮一餐分多餐吃、菜色单一营养不均,以及老了吞咽功能下降、胃口不佳而吃重口味的豆腐乳或酱瓜当配菜,长期下来会导致肥胖及营养不均的情形,且无运动习惯者,其脂肪累积速度远远超过肌肉与骨骼的流失。

三、老年人该如何正确减轻体重?

肥胖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考量到多数长者患有慢性病等因素,仍不建议长者轻易减肥,尤其是一六八、只吃单一食物等与断食相关的减肥法一概不推荐,不仅影响长者的蛋白质摄取,长期下来还会造成肌肉流失,增加骨质疏松及肌少症的风险。

有减重需求的长者应高度小心,并采用两阶段减重

第一阶段,从运动下手、不调整饮食,以肌力训练、有跳动之运动为主,或透过“高强度间歇运动”增加运动时间。

第二阶段,针对无法运动或运动减重无效者,则可微调饮食内容或遵循地中海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每餐的饭量减半,增加蛋白质及好油的摄取,同时搭配运动习惯。若有慢性病合併肥胖问题的长者,可咨询医院营养门诊参考专业饮食建议。

虽然只靠运动减重的效果不彰,但相较贸然节食来得安全,同时又能训练肌力,减少肌少症风险。另外,对于爬山、骑单车会不会伤膝盖的说法不一,实际上取决于长者先前有无相关经验和自身肌力、体力的基础及耐受性;而快走、慢跑虽然可以减脂,但无法锻鍊肌肉且对心肺功能的帮助有限,不建议做为肌力训练的选择。

在这里总结老年任减肥的5大原则,大家可以参考:

原则1:不轻易减重。 原则2:饮食调整以不影响营养为原则。 原则3:以运动做为减重主要方法。 原则4:以训练肌力为目标。 原则5:每天运动30分钟,一周运动时间累计150~3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