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H3K27M突变的弥漫中线胶质瘤(DMG)是儿童常见的高级别胶质瘤,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为12个月。H3K27M-DMG在肿瘤演变过程中会有驱动基因改变。尽管预后普遍较差,但既往报道有长期存活者,这些长期存活患者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如体细胞FGFR1突变和具有非弥漫(局限性)组织学模式。本文回顾性分析H3K27M-DMG长期及短期存活者的临床、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特征,目的是确定H3K27M-DMG长期生存者的特点。

研究结果

该研究最终入组了85例生存期>36个月H3K27M-DMG长期生存者(LTS),收集了其人口统计学、组织学、临床等相关数据,并在病理组织可用的患者中进行DNA甲基化分析。同时选取了由453例生存期<18个月的H3K27M-DMG短期生存者(STS)组成的对照队列。

LTS与STS队列相比特征如下:

  • LTS患者中位年龄为13.2岁,64.7%的患者为女性,中位生存期为51.6个月。
  • LTS患者的非浸润性/局限性肿瘤的占比高(LTS 18.7% vs STS 1.7%)。
  • LTS患者肿瘤部位为丘脑的占比高(LTS 42.3% vs STS 14.7%)。
  • 未发现H3.1 vs H3.3K27M与生存之间存在统计学关系。
  • LTS患者MAPK通路突变的频率高(69.0% vs 12.0%)。LTS患者中最常突变的MAPK通路基因是BRAF(23.6%)、NF1(23.6%)和FGFR1(21.8%)。此外,7例LTS患者在PTPN11(9.1%)和KRAS(5.5%)中出现MAPK相关突变。相比之下,单个MAPK基因在STS患者中很少突变(7.7% NF1,2.4% FGFR1,1.4% BRAF,1.4% PTPN11,1.0% KRAS)。
  • LTS患者TP53突变率低(16.4% vs 65.4%)。

研究者的LTS和分子对照组的组合存活分析显示MAPK通路突变与LTS相关(MAPK突变vs野生型,生存期36个月时 51.3% vs 7.6%)。仅限于分子队列的单因素和多因素(性别、年龄、H3.1/H3.3、TP53、MAPK)生存分析进一步证明MAPK通路改变与LTS改善相关(OS 36个月 7.4% vs 0%)(图C)。该回顾性分析更好地反映了H3K27M-DMG LTS人群中的MAPK通路突变率(5-10%)。因此作者进一步研究了3例多次活检的肿瘤演变过程,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H3K27M突变是所有患者的始发事件,MAPK的改变可能是克隆性的或亚克隆性的,也就是后期获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C: LTS和对照组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MAPK通路基因改变与36个月OS改善相关,以及不同MAPK癌基因的生存差异。

最后,基于DNA甲基化对LTS DMGs进行分类显示出与H3K27M-DMGs有最密切的关系。3个LTS样本与健康脑组织最为接近,推测其肿瘤含量较低。接下来用t-SNE降维分析对LTS和STS两组样本,将LTS/STS患者分为两个聚类(图h、i)。从图i可见MAPK通路突变仅见于LTS甲基化簇。其中LTS甲基化簇包括3例STS,均伴有MAPK改变。这些数据表明LTS DNA甲基化簇可能是由MAPK通路突变导致的。研究者还发现MAPK通路突变和MAPK野生型的样本甲基化特征是不同的。与现在的WHO分型相比,本研究数据显示了不同的临床结果、DNA甲基化模式、MAPK突变和TP53突变的缺失,发现了一个独特的LTS相关的H3K27M‐DMG亚型,研究者定义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MAPK通路突变"。由于少数MAPK野生型病例与MAPK突变型病例有聚集,甲基化分析应与其他临床和分子诊断要素一起考虑。该研究也证实了一部分H3K27M-DMGs表现为局限性的组织学,并且这种与诊断类别"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矛盾可能需要在未来重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h、i:使用t-SNE降维分析将LTS和STS分成两个聚类

尽管本研究有样本量较小、临床数据不完整等局限性,但它发现LTS患者相较于STS患者独特临床及基因组特征,目前仍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来证实结论,以便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Roberts HJ, Ji S, Picca A, et al. Clinical, genomic, and epigenomic analyses of H3K27M-mutant diffuse midline glioma long-term survivors reveal a distinct group of tumors with MAPK pathway alterations. Acta Neuropathol. 2023;146(6):849-852.doi:10.1007/s00401-023-02640-7

敬请注意:本文仅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如出现文中描述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另外,本文仅节选原文的一部分,内容可能不完整或与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请参阅原文。

撰稿:曹津瑜

审校:张俊平、赵传

排版:张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