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卫生健康事业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围绕新质生产力话题,立足医疗高质量发展,医药界的代表委员也从不同角度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积极提案。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医疗相关新部署?今日代表委员又聚焦于哪些议题?

热点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工作重点 包括: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3年,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2024年,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等。

报告指出,1、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2、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3、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4、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5、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6、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7、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8、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9、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热点二: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顺利结束 吴蓓丽委员:让更多新药惠及百姓

3月4日,“委员通道”上,就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工作的相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说,11年前,他们团队在抗艾滋病药物靶点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当时的研究成果距离用于临床的时间还不确定。“现在,我们推动相关研究取得了进展。基于研究发现,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开发的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的疗效优于现有的同类药物。此外,我们还针对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新型药物研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惠及百姓。”

“近年来,我明显感受到全社会对重大疾病、罕见病的关心关注与日俱增。”吴蓓丽说,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协同发力,党和政府持续加强“三医”联动,在努力让患者有药用的同时,十分注重用得起药,通过加快医保谈判节奏,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措施,大力支持创新药的发展。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其中,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明显加快,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热点三:郝海平委员建议加速推广使用药品电子说明书

(相关热词:数字医疗)

据中青报3月4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拟提交《关于加速推广使用药品电子说明书的建议》。郝海平表示,药品说明书作为全面呈现药品有效性、安全性信息的载体,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导工具。但是,纸质版药品说明书存在看不清、易丢失、交互性差、更新不及时、易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伴随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药品电子说明书逐渐推行实施。

为此,郝海平建议,完善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推动药品电子说明书规范发展以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经验为基础,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进行修订,明确药品电子说明书法律定义、呈现形式、格式要求和实施路径,确立电子说明书法律效力,并完善技术指导原则、技术标准等配套文件,为全面推行提供法律保障。此外,郝海平还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为契机,面向医疗机构、患者开展科普宣讲,提高社会认知度,培养电子说明书阅读习惯。

热点四: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筛查能力建设

(相关热词:强基建)

据华夏时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将就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筛查能力建设提出建议。她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是提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筛查能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老龄化社会加剧了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预计2057年65岁以上人口达4.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32.9%-37.6%。“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周燕芳说道。另外,周燕芳建议推动商业保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医疗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整合,搭建医疗和保险共享数据桥梁,建立互利互通的交叉关系。

热点五:全国政协常委蔡秀军:探索基层医疗人才“县聘乡(村)用”

(相关热词:医疗资源下沉)

据中新网3月4日报道,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建议实施“县聘乡(村)用”,弥补基层医疗人才不足的短板,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非常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这个过程当中,基层医疗其实是一块需要补齐的短板。”蔡秀军表示。

关于如何为基层留住医疗人才,从而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发展,蔡秀军认为,“培育和留住基层医疗人才需要政策的支持,需推动县乡村人才有序流动,打破县乡两级不同人员管理体制,支持人才“县聘乡(村)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体系十分重要,这对基层医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更要掌握公共卫生知识,这将对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点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相关热词:源头创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的提案》。吴德沛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当前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体格”还不够壮,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受内外形势影响,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韧性不足等风险,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当下,需进一步发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持续推出更多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举措,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生态。

基于此,吴德沛提出如下四点建议: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平衡医保准入和产业发展,实现降低医疗成本和企业持续发展双赢局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通过资源重组做大做强;加快国产医疗器械推广应用,支持国产器械产品进入公立医院。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新网、华夏时报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