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近年来,济宁市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在加快城市转型,推动产业向“新”向“绿”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量质齐升。作为鲁南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济宁已然将科技创新的章节,写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河流芳,因煤而兴。济宁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鲁西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济宁市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30%左右,煤炭税收占地方税收的30%左右。滚滚乌金由济宁输送至全国各地,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煤炭终究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更何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政策的提出,转型成为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深刻阐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随着各市统计数据公布,2023年全国GDP20强城市相继出炉。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也发布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两份名单的前20名高度重合,GDP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系。可见城市经济发展就要重视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将“反哺”经济发展,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政策引导、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济宁逐渐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特色路径,即“制造强市”。济宁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较好,拥有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8个,尤其在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医药产业等方面表现抢眼。

立足竞争优势,2021年起,济宁开始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并紧抓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更大力度构建以“231”为代表的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一排排高精密数控设备、一台台智能化生产机器不间断发出“哒哒哒”的声响,清花、梳棉、并条等各道工艺有条不紊,不一会儿絮状腈纶就变成一件件腈纶纱锭。

腈纶纱是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凭借耐磨性强、耐温性好等卓越品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该企业也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全自动智能摇纱机,是国内首台套,性能指标领先国外进口机器。”圣润纺织总经理贾同旭,站在全自动智能摇纱机前自豪地表示,设备实现了纺织全生产线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创新解决了摇纱工序的劳动强度,有效破解摇纱工招工难、用工贵的痛点。“车速从原来的200转,提高到600转;产量提升了50%,用工降低了80%……”

圣润纺织,是济宁传统产业通过工业技改,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传统产业并非‘低端产业’,而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母体’。”济宁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家亮说。

2023年,济宁市大力实施“技改提升年”活动,梳理筛选1099个攀登企业及其他工业企业实施项目,208个技改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10个项目纳入2023年省“技改专项贷”贴息项目和融资担保补助费项目支持企业名单,29个项目获得2023年省技术改造设备奖补资金2708万元;市级技改基金累计落地1.65亿元……

得益于此,一批传统企业纷纷“脱胎换骨”。山东通佳机械有限公司IV型车载高压储氢瓶实现了高压IV瓶技术装备国产替代,突破了“大容量塑料内胆可靠性设计技术及装备技术”等技术难题;山推股份旗下纯电装载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单台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百吨;泰丰智能二通插装阀填补国内空白,可完全替代进口;浩珂科技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平台自动化排产,订单和设备自动匹配……

量质齐升、向“新”向“绿”,技改后的老企业迈过高门槛,愈发擦亮经济发展成色。前不久,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昔日“煤城”济宁以第74位现身“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一度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期阵痛的济宁,正以空前的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迈入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持续刷屏。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技术是对传统的模仿式、渐进式的科技创新的超越,是对前瞻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而产生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质态。

人工智能尤其机器人领域,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悉心培育,济宁已然在该领域下好“先手棋”。珞石科技被确定为高精高速轻量机器人全国链主企业,年产能可达2000台工业机器人。在柔性协作机器人领域,其产品占有率达到40%,居全国第一位;龙翼航空则垂直集成、飞控航电、三电及核心零部件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eVTOL自动驾驶飞行器已完成近万架次的转换飞行……

2022年济宁市相关40余家机器人企业营收超3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20%,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0%以上,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类型。“济宁的机器人产业既有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也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发展态势是比较好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说。

伴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便产生了旺盛的算力需求,位于太白湖新区的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济宁)鲁南算力网络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鲁南基于移动云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中心,可为内容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有效促进通信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负责人张诒鹏介绍,鲁南算力网络中心项目新建云资源池服务器1100余台,新建vCPU约35万核,云存储30PB,为政企客户提供云主机、云存储、弹性块存储、弹性公网IP、带宽租赁、云防火墙、云监控、云安全等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更为新一年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绘制了“施工图”、敲定了“任务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60家以上;强化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载体20家以上;攻关关键技术100项以上。

创新的道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新的起点,济宁将乘势而上,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