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向日葵”“蒲公英”成长套餐,思想导师、专业导师、朋辈导师“三导师”,“拔尖、骨干、后备”三级人才库……刚一入职,高校毕业生便收到了来自采油厂党委量身定制的“成长大礼包”。

近年来,海洋采油厂党委把高校毕业生培养作为海上油田基业长青的大事来抓,建立人才成长导图,构建形成了海洋特色的“1+N”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培育青年人才,使一大批青年人才成为海上生产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的主力军。

顶层设计

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架桥铺路

“对中深层系有了更深了解,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采油厂重点课题“中深层管柱受力分析”中,海洋采油厂钻完井技术中心员工刘武明收获颇丰。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海洋采油厂政工首席专家兼人力资源(组织)部主任康沼亭介绍,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参与采油厂重点科研项目是硬性规定。近年来有近百人次参与其中,通过项目得到历练,确保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采油厂党委把人才培养当作“生命工程”,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配套政工、科研、安全、机电仪等各类人才78条培养举措,针对三支人才队伍配套“常青藤”“向日葵”“蒲公英”成长套餐,“一人一策”制定“成长导图”,精准“画像”,精准施策,将培训措施嵌入青年成长链条,引导青年拾级登梯、脱颖而出。

聚焦新入职三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海洋厂建立“系统化设计、个性化培养、阶段化评估、链条式跟踪”的三年精准培养体系,精育“海油新星”。其中,第一年为侧重岗前培训和轮岗见习的入职培养,第二年为侧重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的入行培养,第三年为侧重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成熟培养。

同时,他们落实“三导师”带徒制度,在配备思想导师、专业导师的同时,优选往届毕业师哥师姐担任朋辈导师,讲成长经历、创效故事,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融入工作。

搭建平台

创造增长才干的成长环境

刚参加工作三年,海洋采油厂科研所丛培婷应用建数模技术建立流线模型,获得“刘兴材地学开拓奖三等奖”。

曾经,她对数模仅“略知一二”。进入工作岗位后,采油厂和科研所量身定制了为期四个月的数模培训,也为她配备专门数模导师,让丛培婷突飞猛进。依靠建数模创新形成注采优化方案,她所负责的区块增油效果良好。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采油厂党委坚持既铺路子又压担子,多措并举提升青年人才能力素养。青年骨干培养融入百万吨新区产能、化学驱等重大任务,参与勘探、开发、工艺、海工全链条“大兵团”作战,在联合作战中挑重担、当先锋。

围绕“卡脖子”技术,采油厂优选能力强、潜力大的70名青年人才担纲领衔项目技术首席、首席助理,分流暂堵酸化、短流程快速分水等一批科研成果从课题研究走向应用实践。

采油厂大力引导青年人才在攻坚创效上当主角,组建电泵完井、长寿命举升青年攻关团队,攻关配套4类13项长寿命举升技术,检泵周期由3.8年延长至6.9年。

严管厚爱

为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因为喜欢基层平台上的感觉,科研所一名员工提出了到一线的需求。很快,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成为管理区一员。与此同时,也有员工从管理区来到科研部门。

康沼亭说:“每年都会征求大家意见,只要对个人、对单位有益,就会批准,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海油新星”纳入党委联系人才范围,由厂领导、首席专家等定期进行谈心谈话、点拨引路,解疑答惑、找准定位,并建立“一人一册”成长档案,精准施策补短板强弱项,按照“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明确了每个人的发展潜质和培养方向,大大缩短了人才成长周期。

水深鱼悦,土肥苗壮。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与舞台,要想青年人才留得下、用得好,必须知人善任、搭好舞台。

采油厂党委科学布局专业结构和梯次规模,面向勘探开发、安全环保、海工、自动化、化学驱等专业需要,建立“拔尖、骨干、后备”三级人才库,递进培养选拔,从严考核、动态调整、优进绌出,形成了近期备用、中期强化、远期储备的良好局面。

同时,采油厂完善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科研奖励、绩效分配精准到价值创造最大的技术骨干、工作能手。近年来,海洋采油厂重奖海上化学驱、大幅提产能等突出贡献攻关团队,直奖到人头,让创造价值的人得实惠。(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