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阴县西乡,有个地方做“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临江河畔,南与关公潭乡毗邻,东与凤南乡隔江相望,西接南湖洲镇,北连洞庭围镇、柳潭乡,东距县城20.8公里。1700多年前此地名金鸡港,1600年前名白马潭。境内有一庙宇名为白马庙,后人改庙为“寺”。杜甫游洞庭经此,曾作过《白马寺》诗——“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关于“白马寺”的由来,清光绪《湘阴县图志》记载,还是与“屈原乘白骥渡江即此”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屈原(约前342—前278)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他出身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自幼聪明好学,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年轻的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而楚国在六国中,则是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了。因为秦国的攻击,屈原经常亲自到其他五国去联络,提出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 怀王11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为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然而,楚国以怀王幼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却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就定力不够,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得知这一情况后,欣喜不已,忙报告了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后,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坚决地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见无法说服屈原,转而去拜访子兰,挑拨道:“有了六国联盟,屈原才得到怀王如此信任,地位比你们都高,只要联盟一散,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非常认同,于是,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

子兰引张仪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郑袖王后的眼睛都耀花了。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于是,子兰想了一条诬陷的计策……

张仪又托子兰引见了怀王。张仪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贪心的楚怀王一听,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他马上答应了张仪的联秦计划。

怀王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然后,她皱起眉头,担忧地说:“我听说,张仪到楚国后,屈原向他索要一双白璧未成,只怕屈原怀恨在心,对联秦之事要反对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强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悲叹道:“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啊!”。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 怀王想起了郑袖所说之事,心里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说完就叫武士把屈原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望了。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要落难啦……”

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都写了进去。

楚怀王将屈原从左徒降至了三闾大夫,将相印授予张仪,封张仪为楚相;为贪图六百里的商砖之地,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派人跟张仪一起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就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愚蠢的怀王,还以为是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张仪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都是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这时怀王才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怀王立刻派屈原出使齐国,欲重修楚齐之盟。

然而,秦国因为两次大败楚军之后,也怕齐、楚复交,于是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的头。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对秦惠王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张仪到楚以后,再次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

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这样楚国对齐国又一次大失信用。

公元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第二年,怀王还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但楚怀王因为听信子兰,对屈原的话已经听不进去了。

公元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

公元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把太子派去齐国当人质,以求齐楚联盟反秦。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又攻楚,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谏:“秦乃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可子兰害怕失去亲王的欢心,极力怂恿怀王前往,怀王也就听信了子兰的话,不但如期赴会,而且在临行前,将屈原流放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从此,屈原开始了流放生活。然而,楚怀王到秦国后,就被囚禁起来了,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秦国将楚怀王的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楚人无不悲愤痛怜。在楚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而导致怀王客死他国的罪魁祸首子兰,已经做了权倾朝野的令尹。楚国人对楚王的死心怀悲痛,自然对子兰就生出恨来,子兰觉得非常尴尬难堪,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泄。他打听到屈原虽然被流放汉北,并且还没有死心,还在继续写着忧国忧民的文章,做着忧国忧民威胁子兰利益的事。于是,子兰便指使上官大夫到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听信了挑拨,迁怒与屈原,与顷襄王三年秋冬季,将屈原从汉北再次流放到了江南。因为当时的江南山高水密,人烟稀少,条件比汉北更加艰苦。(以上观点来自屈原的《招魂》,有史料认为,屈原是在第一次流放后被召回去,再被第二次流放。至于哪种观点正确,有待更权威的认证)

屈原与顷襄王三年末接到第二次流放的命令,他于第二年春季从汉北启程前往江南。在他启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即是为楚怀王招魂。他想趁怀王的躯体尚未腐烂,魂魄尚未离散,借巫阳口吻,将游荡在异国的怀王的魂魄招回来。

此后的数年,屈原就一直在湘江、沅江一带过着流放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下了楚国都城郢都,顷襄王东逃至今河南淮阳。屈原在湘阴金鸡港一带听到了郢都沦丧,楚王逃跑的消息,感到自己已经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再也无法实现了,在极端苦闷绝望的情况下,他牵着他的白马,来到了资江堤上,面对着滔滔江水,他纵身跳入了滚滚资江中。他的白马看到主人跳入了江中,赶紧伸出头去咬屈原的衣裳,可是屈原已经落入水中去了。这时,白马使劲地吸气,不一会它的肺部就胀大起来,像一个鼓足了气的气囊,白马吸足了气后,朝着屈原落水的地方,纵身跳了下去,它钻进水中,瞪着腿,不一会儿就浮了起来,背上驮着它的主人屈原。

白马把屈原驮上了岸,放到江边,它自己则伏在主人的身边,疲惫地晕了过去。过了好久,屈原醒过来了,他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了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他以为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了。他支撑着自己湿漉漉的身体,慢慢坐了起来,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白马浑身湿漉漉地躺在身边。慢慢的,屈原的意识恢复了,他想起来了,是白马救了他,他没有死。

屈原使劲地喊着白马,可是,白马已经气若游丝。屈原把白马的头抱在自己的怀里,悲伤地哭泣着,可他却一滴眼泪都哭不出来了。

屈原在资江边,用自己的双手亲自为白马挖墓穴,他挖了三天三夜才把洞挖好,当地的村民都提着锄头过来帮忙,可是屈原都一一谢绝了。他使劲了力气,把白马拖到墓穴里,他自己也跳进墓穴,挨着白马躺了下来。

这时,一位农民走来,屈原请他帮忙,为他和白马覆土。农民吓了一跳,赶紧把屈原从墓穴里拖了出来,几个农民过来,一起为白马覆了土。

那几个农民认识屈原,他们都请屈原到他们家去住,可屈原告别了他们,沿着洞庭湖,来到了汩罗江。

江水滔滔,正是自己的归宿,他又一次跳入江中。这日是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后,就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湘阴人听到屈原投了汨罗江,都悲痛不已,他们纷纷跳入汨罗江,想把屈原的尸体打捞上来,运到白马寺,与他的白马合葬。可是,江里哪里还有屈原的尸体啊?有人说,屈原已经被江水冲回秭归了,有人说,屈原已经顺江到了湘阴白马寺……,说法很多,大家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肉体,都纷纷把粽子抛入水中,祈求鱼虾保护屈原。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和屈原的白马,湘阴人就在白马殉身的地方建了“白马庙”,后人改为“白马寺”。

这就是湘阴白马寺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