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一:加快培育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两会企业家代表高频词

(相关热词:新质生产力)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表示,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助燃剂”。

突破“卡脖子”问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为加快实现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于清明代表建议通过系统化政策支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以创新驱动、资本驱动、要素驱动,重点支持突破一批临床急需和国产化率低的高端整机设备、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加快发展适宜的人工智能、可穿戴、精准监测、康复辅助、适老性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表示,企业应在创新全链条中起主导作用,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发挥引领作用。他建议,多措并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例如,强化企业在产学研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体系建设,打造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导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真正发挥企业“头雁价值”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战略型企业家作用,与科学家互为促进,完善企业高端人才流动机制,让企业成为技术人才培养主体;支持企业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高层次科研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研发中心,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内产、学、研、医等各环节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建议,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协同创新转化机制,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上游开展基础研究,明确下游承接转化的责任、目标、验收标准以及产生效益对上游研究的补偿机制,同时建立基于专项目标达成的专项退出和纳入机制,有效疏通从创新源头到产业转化间的堵点,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也需要政府加强政策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医药创新环境,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更大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提交《关于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提案》。

丁列明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在研管线占全球35%,居世界第二,新药研发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面临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存在不少困难。

他建议大力引导金融投资,包括对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放宽港股通纳入标准,不再以入选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为前提,并将市值标准降至10亿港元。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募集的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合理放宽审核要求,使其利用二级市场真正解决发展所需资金。支持龙头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股购买资产等方式进行有效并购,适度提升国内生物医药市场集中度,增强企业营收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产业专项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共同支持生物医药研发。

其次,多措并举持续鼓励药企自主创新。在创新药定价上真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进行干预限制,允许自主定价,保障合理价格与创新回报。

  • 热点二:打造生育友好社会成共识,关注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

多名政协委员倡导为女性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和条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积极的生育保障不是让女性回家,而是落实就业优先国家战略、稳定女性劳动参与率,并建议对婴幼儿照护人员给予劳动补贴,将家务劳动和照料行为的外部经济效果内在化。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关注到辅助生殖服务需求持续攀升、单身女性冻卵诉求增多现象,建议规范辅助生育技术收费标准,将辅助生育部分费用逐步纳入医保范围,适时开展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的可行性探索。

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也是今年两会关注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建议,以筛查为切入口,面向易发多发的中小学生群体开展脊柱侧弯入校筛查工作。打造脊柱健康三级诊疗管理体系,创新脊柱侧弯“三级五步”服务模式;加快脊柱康复专科建设,推动医产学研齐头并进。建立脊柱侧弯大数据平台,赋能脊柱侧弯防控及临床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贵港市图书馆馆长李燕锋建议加快建立覆盖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筛查鉴别、早期干预和转介以及动态评估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其中提到,要加快补齐儿科、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乡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许多代表已关注到这个现象。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从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校医社”联动服务机制、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常规化开展学生心理情况筛查、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等方面提出许多思考和建议。

  • 热点三: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建立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一直处于有总体规定但缺乏实施细则的“不落地”状态,影响了医药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建立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制度接轨,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朱同玉建议,加强试验数据保护与专利保护相结合的机制,促进内外部制度衔接,鼓励创新药物研发;对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药品品种、期限、申请受理、公示,仿制药申请及批准管理等方面进行研判,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及配套文件。

  • 热点四:姚建明:建议大湾区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示范高地

(相关热词:创新药物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姚建明建议,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比较优势,打造海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创业示范高地。

姚建明指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家战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前沿研究、粤港澳融合发展和国际化合作等比较优势。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存在包括专项研发资金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天然药源收集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仍待加大等问题,需国家层面通盘谋划部署推动。

其中,在资金支持方面,姚建明建议设立国家海洋生物医药重点研发计划资金,对基础性研发进行长期资金支持;鼓励引导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海洋生物创新药物定向研发、订单式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研发;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早期项目引导基金,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等联合专业机构共同设立海洋生物医药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

在平台建设方面,姚建明建议建设国家级海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研发平台,推动广东、山东等海洋生物医药强省签署“海洋生物医药”战略合作协议,共享基础研发科研数据和研究成果,推动整体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

在海洋生物提取和合成方面,姚建明建议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物和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以上市许可持证人制度为核心特征的创新药物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创新,探索科技人员长效激励机制的形成,构建多元化的创新生态圈,丰富创新基础。

  • 热点五:李校堃的“两会背包”:探索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体系,行李箱里装满了“新质生产力”

(相关热词:新质生产力)

在本次“两会”中,未来产业“生命科学”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发展这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表示,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让好的创新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发芽壮大。报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提到加快新材料、创新药等前沿产业发展,作为一名生物医药领域的工作者,我认为要瞄准世界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探索集政府、高校、医院、医药企业为一体的医药创新发展生态,努力解决创新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此外,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做好‘人才’文章,我们要以超常规举措,聚焦特色优势,努力把高校变成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培养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的人才支撑。”

  • 热点六:全国人大代表陈卫:加快推进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建议加快推进应急医学高水平人才培养,支持具备应急医学研究、应急救援经验及应急医学人才培养等较好基础的“双一流”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承担全国应急医学高端人才培养责任,推进应急救治体系的完善,不断减轻应急事件中的损伤,让生命在灾难事故中得到更多救治和延续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要进一步发挥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伤救治专家团队,尤其是以行业主委为代表的权威专家,在指导应急医学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推动应急人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国家区域医学中心优势,依托应急医学方向高水平医院打造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应急救援救治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救治,提高时效;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能力,设立实体化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包括拥有设备完善、技术成熟的科研平台、专科手术室及病房、临床教学及病人模拟中心等专门场所,做好专家团队的梯队建设,带领区域医疗机构在应急医学方向开展技能培训、科学研究,为应急医学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临床实践平台;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推动高校承担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多方位提升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持续为国家应急医学方向尤其是烧创伤外科输送大批人才。

  • 热点七: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李东生针对基层医疗保障提出代表建议。他表示,随着医改逐步深化,我国已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由于存在基层门诊医疗起付线门槛等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就医经济压力大,分级诊疗落地难。

李东生注意到,目前全国多地均已取消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实现门诊费用零门槛报销。贵州、浙江、福建、河南等地也已在陆续探索取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起付线。

为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李东生建议:一是全面取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二是构建就医监管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防止医疗资源浪费;三是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

李东生建议,对于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起付线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调整实施,不仅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积极性,推动实现分级诊疗,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

(本文综合自:中国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人民论坛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