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代表建议|秦和: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向媒体表示,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抑郁症防治措施的建议》。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量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青少年自杀或违法犯罪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中明确表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秦和提出如下建议:围绕“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加强专项调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定期体检,加强防与治的结合;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等方面进行。

特别是加强媒体宣传,呼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面向广大家长举办相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纯公益性活动,科普心理健康的相关科学知识;给全体教师做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成为“心理医生”等手段。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医疗专业资源,提升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和认知。

热点二:改变“药强医弱”,亳州市长建言中医药之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带来了《支持亳州设立华佗中医药大学》和《支持亳州市“华佗名医堂”项目建设》的两份建议。在秦凤玉看来,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及思想体系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名医堂落户亳州,可以依托亳州中医药的历史传承和品牌影响力,将亳州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及思想体系与名医堂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有机结合。

亳州还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2023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秦凤玉介绍,亳州中医服务体系完备,已初步形成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治未病、康复、科研于一体的现代中医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亳州人民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2023年,全市中医诊疗量600余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25%。华佗名医堂落户亳州,既能满足亳州市及周边地区对优质中医服务的需要,带动亳州中医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保障其稳定的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秦凤玉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商国家发改委,加快推进名医堂项目规划布局,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中医机构和团队为依托,支持亳州市建设“华佗名医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中医健康服务需求。

热点三:陈雍委员: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振银发经济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今年带来了《关于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振银发经济的提案》。陈雍在提案中提到,目前养老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晰,难以系统性推进工作。二是系统性政策及统筹性规划不足。三是健康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四是业态融合发展不均衡,需要从战略上正确处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关系。

为此陈雍建议:一、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部门职责、重点任务、年度目标,增强宏观规划、法治保障、行业监管等方面工作合力。

二、建议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研究出台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意见及养老产业市场化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养老产业支持政策清单,全面实现清单管理制度,统筹推动养老产业市场规范、要素供给、环境营造工作;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探索财政对于健康养老补贴方式由“补机构”向“补受益人”转型,从服务、产品、就业三方面打造“银发经济圈”。

三、建议民政部商请市场监管、行政审批部门清理废除养老服务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进一步优化登记、审批、综合执法工作联动。

四、建议发展改革委明确健康养老产业服务产品范围,推动建立产业标准体系,开展健康产业经济增加值核算工作,从健康养老产业的普惠性、公共性特点出发,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提升健康养老产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热点四:汪道文代表:全面提升国民心血管健康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名誉主任汪道文表示:建议通过立法手段,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推动医防协同,并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考核体系,以全面提升国民心血管健康水平。

热点五:吴以环委员:加快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加快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提出建议。吴以环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广东省会同香港、澳门,齐心协力推动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比如香港长者医疗券新增7间大湾区机构,为“港人北上”再添热度;“港澳药械通”落地三年,内地指定医疗机构由5家增至19家。但由于三地法规差异、监管体系不同步等原因,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吴以环建议:要完善港澳专业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政策体系;要赋予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更多审评和检查职能;要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加强审评检查能力。

热点六:张抒扬代表:进一步优化完善罕见病用药

“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罕见病用药保障工作,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及普惠型商业保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罕见病用药保障体系。”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医药产业发展,受到罕见病药品在国内上市数量逐年提升,国内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罕见病用药保障在进口检验、审评审批、医疗保障、医疗机构准入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

为此,她建议,优化罕见病药品进口流程,为药物研发、审批上市等提供支持与保障。建议加快罕见病领域专项立法,推进《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以罕见病药品为试点,优化药品进口流程。对于上市后的罕见病临床研究用药,建议免除进口检验。

同时,为建立健全罕见病用药多层次保障体系,张抒扬表示,建议制定专门适宜的罕见病保障政策,在罕见病药品报销、支付方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推动惠民保政策与罕见病保障结合,发挥商保补充功能。

“近年来,基因治疗方法趋向成熟,多个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药物昂贵,但具有‘一次给药、长期有效’优势。”张抒扬建议,建立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保负担。完善保险支持措施,积极探索适用于基因治疗技术的医保评估、支付方式;支持罕见病等领域基因治疗药物纳入惠民型商业医疗保险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网、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