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D+AR看文物里的新图景① | 1800年前,贵州就开启“稻鱼共生”模式

编者按:

开眼界!在1800年前,贵州先民就拥有这样的山区农田建设模式!

有意思!时下有火爆的大众体育“村超、村BA”,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的“趣”运动!

涨知识!从贵州“最贵”的这台车,就能看到汉代贵州车马交通的繁盛景象!

考古实证,至少在30万年前,“贵州人”就登上了古人类的活动舞台。黔地独特的文明印记和文化符号,在中国历史和文物图景上构建了重要的一环。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贵州开展了一系列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探索,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多彩贵州网特邀贵州考古工作者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用文物讲历史和当代故事,带你探索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文物看贵州发展新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出土于贵州兴义的东汉水塘稻田模型,不仅展示出贵州先民至少在1800年前就掌握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技术,还展示出中国传统农业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

从文物看贵州发展新图景。如今,贵州不断升级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模式,实现“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粮食自给率进一步提升,贵州人的饭碗也端得更稳。

传承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振兴。贵州,有干劲!

讲述者: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周必素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 杨恩兰

统筹:陈永堂 季寅妮 彭奇伟

策划/文案:应 腾

制作/技术:杨昌鼎 胡宏涛

手绘:车 璐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三审:季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