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国新闻报》B4版刊发通讯,报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我市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的丰硕成果。
全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项目转移 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唐山借“风”聚“力” 携手京津谋发展
□ 白云水 李慧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唐山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极承接京津产业项目转移,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十年来,唐山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医疗合作继续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强了经济、增了信心。
十年来,唐山携手京津书写出新时代答卷:2014年至2023年底,该市共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886个,总投资5377.8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完成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京津产业转移中增添发展新动能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全国唯一跨区域共建的省级平台——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示范区充分发挥京冀间桥梁、纽带和产业平台作用,全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项目转移。
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西接京津,北依燕山,区位优势显著的唐山宛如一个强大的投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京津项目落地。
首钢京唐公司“身先士卒”,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华润二期、华电煤码头三期先期工程、中铁十六局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唐山。
仅在2023年,唐山引进央企子公司达43家,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386个,完成投资超400亿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与北京合作设立了曹妃甸产业发展基金和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华电重型装备制造、中国五矿矿石混配、 北京鑫华源智能停车产业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新天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项目不断聚集,昔日沿海滩涂如今“长”成高楼林立的“港城”。
高质量京津产业项目的转移,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借鉴首钢京唐公司在海水淡化、清洁运输等方面形成的绿色经验,唐山沿海钢企也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唐山持续推进“千企转型”。新增省“千项技改”项目120个以上,年内完工50个,世拓5G智能激光等100个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致力于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201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报中,唐山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等共计14个城市被列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
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管理一体化
为统筹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唐山制定实施了《唐山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工作更好支持服务京津企业和项目发展的落实意见》《唐山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关于融入以首都为核心“节点城市150公里产业圈”的工作建议》等一系列文件,组建专班,压实责任体系,不断深化与京津在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全方位对接合作,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提供良好的承接环境,唐山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全力打造手续最少、程序最优、环节最简、效率最快、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
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一日即可办结服务”“市县同权,全域通办”,企业省时又省力。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已实现“根据企业意愿可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进行企业登记注册”的目标,注册后企业可自行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种种便捷服务,赢得企业主的称赞。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以来,唐山市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与京津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6家,其中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京津合作项目达44项;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京津合作项目36项。
人才是第一资源。项目的转移、科研平台的打造,带来了人才的聚集。唐山以“凤凰英才”计划为统揽,不断完善升级人才政策,提升唐山集聚京津人才的吸引力。2014年以来,组织人才智力交流活动303场,累计柔性引进京津人才来唐山开展技术服务8.3万人次,全职引进京津院校博、硕研究生1085名,其中博士389名,硕士696名。
产业项目转移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2023年,唐山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33.3亿元,较上年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经济发展绩效专项考核保持全省前列。
协同发展成果照亮百姓生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里,唐山老百姓身边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越来越便捷,就医越来越方便,教育越来越“高端化”,老百姓感受变化的同时享受到协同发展的成果。
曹妃甸至北京动车开通、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唐山到雄安实现高铁直达,唐山正式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唐廊高速、京秦高速二期通车,公路网越织越密,形成“三纵四横五支线”网络布局,唐山至大兴机场客运班线极大满足了京唐两地人民群众出行需求。2016年,唐山港集团与天津港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整合天津港、唐山港集装箱运输软硬件资源,实现两港之间的集装箱资源统筹和航线共享。唐山机场在2021年完成了T1候机楼改造项目,机场保障能力从50万人次提升到100万人次,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支线机场。
在医疗领域,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2023年4月1日起,唐山市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依托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完善与京津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转诊机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学科区域协作中心揭牌运行,谋划建设大钊医学中心,开通唐山与京津等地医疗机构的“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疑难重症患者就医诊疗得到精准援助、无缝衔接,初步实现了‘患者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有救治’的目标。”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任永军说。
在教育领域,唐山市引进京津高端教育资源,组建“京津唐基础教育联合体”,借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目前,唐山市中小学与北京、天津优质中小学通过合作办学、结成联盟校或友好校、教师培训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唐山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的优质教育资源。
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为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在唐山建立研究院,深化“京津研发、唐山转化”,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唐山分园揭牌,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三期竣工,河北省钢铁实验室、河北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唐山,多方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