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只某某,声称莫言小说涉嫌抹黑,要起诉。这事儿,我没吱声。因为,我以为,某某明摆着在碰瓷。你越关注,他越欢喜。所以,我连他的姓也不想提。

昨天,看到作家盛文强兄的朋友圈,惊讶地发现,不仅莫言的瓷有人要碰,《新华字典》的瓷也有人要碰。

就是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某起诉莫言,证据是莫言的小说——小说中反派人物的话,某某认为这是莫言在抹黑。泥马笛啊泥马笛,从今以后,所有影视所有文学里都不能有反派了,而演反派的演员,一律该送去吃牢饭。

如果说,某某的碰瓷太低级,只要稍有文学常识,甚至心智稍正常都能判断的话。那么,盛兄朋友圈引的新华字典被日本文化入侵的帖子,就相当有欺骗性了。

因为,用红笔圈起来的那些符号,看上去,确实与日文有几分神似。

不知道这个连用户名都没有,只是一串数字的发帖者是何方神圣,但我赞成转发它的于赓哲老师的说法:文化越低,世界越是充满阴谋。

王朔曾说无知者无畏,看来,有时还得加一句:无知者无耻。

那么,这些像日文符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简单地说,它是汉语的一种注音符号。

中国古代,为了给文字注音,先后用过多种方法。比如直音法,即在生僻字后面标一个与它同音的常见字;描写法,即用文字说明这个字如何发音。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科学。

后来,发明了相对科学的反切法。 反切法用到民国初年,它也有问题,那就是声调不一定准。

于是,1918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一套注音符号,就是如今被喷子用红笔圈起来,认为是日文,是“文化入侵、文化间谍,企图篡改历史”的那东西:——事实上,它不仅是地道的中国造,而且还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亲自造,并且,据说,鲁迅、钱玄同等人也参与了此事。

这些知识,对喷子来说,当然有些生癖。可再生癖,如果请教别人,如果查阅资料,总是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是,大多数喷子,既不愿请教别人,也不肯查阅资料。因为他们的脑袋,除了用来被洗,就是用来戴帽子。

更何况,现代世界,除非闭关锁国,各种文化不可避免地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举例来说,汉语中的大量词语,比如干部、经济、单位、不动产等,从日语而来;摩登、咖啡、巧克力、沙发,从英语而来。它们也是文化入侵?它们也得下令废除不用?

这么多年来,我总算明白了一个小道理:在锤子眼里,全世界都是钉子。

锤子十分敏感,多疑。敏感到了在书上看到一个女旁的字,都认为作者在调戏他。多疑到街对面有个厕所,你进去撒泡尿,都怀疑你想太阳他妈。

当然,这种敏感多疑,有真实的敏感多疑,比如批《新华字典》那个,我猜多半是真的没文化,而阴谋论又是最简单最大快人心的推理;但某某起诉莫言先生,他的敏感多疑,我怀疑多半是装出来的——他难道真的蠢到认为,作家要为笔下反派人物的言行负责?

诚如是,则前者可怜,后者可恨;前者尚可教育,后者只能呵呵。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人要是主动或被动沦为锤子,那么,全世界都是钉子。

我的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