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3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2022 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 — 2030 年 )》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 2022 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 3.2 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43.2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为 6766.4 万人,占比为 40.5 %。

又是一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先祝各位女性朋友们:妇女节快乐。

1908 年 3 月 8 日,上万名芝加哥、纽约的女纺织工在美国街头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她们要求增加工资、实行 8 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当时有人提出了"Bread for all, and Roses too"(面包与玫瑰)的口号,算得上是最早有关女性觉醒的经典话语,面包代表经济保障,玫瑰象征生活质量。

116 年过去,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愈发增加,部分讨论或许尖锐、引发分歧,但这些声音如同深山幽谷中的一声声呐喊,让女性的痛苦可以言说,让女性的需求不再隐身。比如月经羞耻、产后抑郁、更年期困境……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看见、重视。

我还好奇的一点是,在女性遭遇的生理困境之外,在社会就业环境中,她们遇到了什么困境,以及她们又是如何尝试走出困境的、寻求放松的?

于是,我们和乌鲁木齐 5 位来自不同行业、岗位的职业女性们聊了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帆 36 岁

工作 14 年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杨帆相识已久。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是在杨帆工作的美术馆里,她全身套着黑色塑料袋制成的简易围裙,头上戴了一顶报纸折的帽子,俨然一副粉刷匠的形象。

现任新疆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的杨帆,需要和同事们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节气等举办艺术相关的公教活动,还需要负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美术馆账号矩阵的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帆和同事们负责的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帆(右二)和同事们

工作范围广、执行起来杂而细。因为活动大多在节假日,在我们期待假期即将到来时,杨帆和同事们经常在连续加班,为活动做准备。

除此之外,杨帆说自己会有“本领恐慌”。杨帆本科学的是建筑,研究生攻读了公共管理专业, 2020 年到美术馆后,最初负责的是财务工作,再到现在的岗位,专业、技能跨度都比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帆的DIY作品

即便加班是常事、需要不断接触新知识。但说起工作来,杨帆总是精力十足,有一套自己的放松方法,做手工便是其中之一,毛粘玩偶、 DIY 房子、粘土玩偶……杨帆都会尝试去做,看着由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物件一点点成型,很有成就感。

除了做手工,还有每晚喝一点葡萄酒的习惯,也是杨帆寻求放松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家庭方面不需要操心太多,孩子 10 岁了,学习比较自主,生活上也有人一起分担。我现在最大的压力还是怎么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霞 38 岁

工作 12 年

如杨帆一样孩子省心、家庭省事儿的职场女性,属于一部分幸运儿,但对于如文霞一样,希望孩子能更进一步的职场妈妈们来说,平衡家庭与工作,不是易事。

有时候我会觉得工作比带孩子容易多了。”文霞对我说。从传统媒体行业离职,主动选择走入新媒体行业的文霞,工作节奏快、压力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霞(右一)和孩子

工作不忙时相对好些,一旦忙起来,文霞需要出差、加班,几乎抽不出时间看顾孩子的学习。每当这时候,她觉得既无力又气愤,对爱人也不免抱怨。

上学期文霞还接到了来自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学习不在状态。不得已,文霞决定今年抽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引导孩子、进行沟通,并且去督促孩子学习计划的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霞(右一)加班时 孩子在等她下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霞(左一)的工作照

而且今年一开年,又遇到了让她头疼的事情:孩子第一次对她制定的学习计划提出了质疑与反对,并且直言不合理。

这段时间和孩子斗智斗勇的焦灼感,让文霞想到了前一份工作的压力,“你知道不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又无法改变。”那时候的文霞开始了跑步,在一圈又一圈里,把烦恼抛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霞曾经的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霞曾经晨跑时拍摄的照片

后来跑习惯了,晨跑就成了文霞每天启动工作和生活的前奏,以此保持精力。“一年多没跑了,最近的状态,让我觉得需要重拾这个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悦 38 岁

创业 10 年

恩悦是受访者中的唯一一位创业女性,从美国留学归来,因为对戏剧的喜爱和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她决定在家乡乌鲁木齐开办戏剧中心,也是现在乌鲁木齐唯一一家私营戏剧中心——新锐艺术中心。

和恩悦聊起 10 年前的这个决定,她直言自己是勇敢的,甚至有些一腔热血。10 年间,恩悦还在为这个决定负责,并且坚持着这个有关梦想的决定,赔过钱、卖过房,现在还想继续撑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悦(前排右二)在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悦(第二排右四)和同事们

因为需要不断拓展业务,还要对接剧目的开发,整个戏剧中心的“家人”都要“吃饭”,恩悦需要频繁往返于北京、新疆,今年还要向三亚进军。

恩悦的孩子在北京读书,作为单亲妈妈的她,只能依赖于父母和保姆的照顾,恩悦是满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总归,恩悦觉得是疏于对孩子的看顾的,这样的愧疚情绪,在孩子患了肺炎时,到达了顶峰。孩子好不容易病好了,她又病了,父母忙前忙后同时照顾她和她的孩子。

那是我单身后第一次认真思考,是不是有一个人能一起照顾家庭,真的会好一些,我都这么大了,还要父母这样为心。”恩悦语气有些低沉。

我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烦心的时候,恩悦都喜欢忙里偷闲上一趟南山。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一个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地方,对于恩悦来说是满足、惬意的。“不一定要喝酒吃肉,我就找一个小山坡静静发呆,什么也不想。”恩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柳 29 岁

工作 6 年

和前几位受访者不同,杨柳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已经作为商业街区负责人的她,对这份工作有一份热爱与责任,疫情后商业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怎么能为街区招到更好的业态?怎么能做出更有意思的活动引流?怎么能让已经入驻的商户长久地、更好地营收?

于是她常在乌鲁木齐各类新店中探索,从其他店铺中取长补短,并且不断寻找新的招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柳在曾经负责的街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她来说,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并不明晰,但她也乐在其中。杨柳坦言,她认为女性从事商业工作,更能从女性消费视角去洞察生活,挖掘创意,在企划推广方面她认为女性是有独特优势的。

最近,站在 30 岁大门前徘徊的她,对于结婚还是有焦虑,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自己。“结不结婚是个人选择,但对我来说还是蛮想找个人组建家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柳养的小猫“多多”

但在焦虑之余,杨柳还是决定专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探店也当作放松,去发现城市里的新鲜。

杨柳还报了爵士舞课程,养了一只猫。说到猫的时候,杨柳告诉我:“养猫好像多了种陪伴,推荐职场女性们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试试养宠物,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珍珠 * 岁

工作 15 年

我对话的最后一位受访者,要求保密年龄。郭珍珠毕业后从事媒体行业,从最初的做内容转向市场推广,一忙就是 15 年,最近的她刚刚换了新的工作环境,等于在自身积累的基础上从头开始。

最近让她觉得耗费精力的事情有大有小,小到新办公室的装饰风格太过于传统老套,但她还没时间按自己的喜欢布置;大到如何在新的职场关系中,尽快梳理好职责划分,同时确立领导力,“初来乍到的,不能太高调,也不能太低调。”郭珍珠告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曾经的办公室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和朋友们的聚会

在职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珍珠,有一套自己的轻松方式。她坦言自己是个懒人,不爱运动,也没有家庭的烦忧,让自己开心就是最重要的。

和好友们的不定时聚会,就是珍珠的“回血”时刻。聚会的时间一般会定在中午,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天,最重要的是拍照,图一个氛围感,轻松自然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餐时朋友给珍珠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的“放松好物”们

一边聊,珍珠一边给我翻看她最近常去的几家餐厅,大多在天山区。帕尔兰、爱聚……餐品各不相同,但相同点是环境好。聊到这里,我也给珍珠分享了几家我上周刚去过的漂亮餐厅。

看起来大大咧咧的珍珠,也有细腻的时刻。说着她还给我看了一张她家里的香水集合照片,分享着不同气味带给她的感受。珍珠还说于她而言: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她也早已习惯这样的模式。作为职场女性,学会在忙里偷闲,繁杂里找美好,是个必修课。

和以上的几位年龄不同、烦恼不同的女性朋友聊罢,我开始回想自己:年岁渐长,工作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更多,生活中也需要逐渐适应新的角色。

好像多了些感到无力、焦虑的时刻,看到身边或是社交平台里的女性榜样、女性领导时,不免羡慕和向往。

好奇,她们是如何做到游刃有余的?

我记得在一位女性领导的微博下,有这样一则评论:“她现在的轻松、自在和松弛感,可能是在过去下过非常多苦功夫才积累的。”

是啊,女性们从“面包和玫瑰”走到今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受了些辛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妇人》

愿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努力,所有女性都能按自己所想,而不是被社会定义的样子去生活。同时,不因为性别而给自己设限,而是可以跨越性别去做成更多的事情,自在工作、潇洒生活

作者:韩雨琪

图片:受访者提供、豆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