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又见歧视

前些天,新加坡航展发生了一件令国人极度不爽的事。一架隶属于德国空军的A400M运输机在参加新加坡航展期间,工作人员以极其粗暴的态度拒绝中国籍游客登机参观。

Chinese go out!中国人滚出去!原本对着游客笑脸相迎的工作人员,看到中国人后瞬间变脸。

随后,还推搡中国籍参观者。

这种赤裸裸的歧视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佛都有火。

于是,有人向新加坡有关部门递交了投诉信,国内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A400M运输机的生产商空客公司坐不住了,连忙做出回应,否认有禁止中国人登机参观的规定。

还宣称会改进参观流程,确保向所有观众开放。两天后,中国人终于可以顺利参观了。

但是,八十三岁学跌打——为时已晚,中国人算是看清了他们的嘴脸。

德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干?

有人说是因为乌克兰问题,因为同样被德国人区别对待的还有俄罗斯人。

这个逻辑不通。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中国政府从没有选边站,站队多在民间。要说允许和俄罗斯做买卖就是支持俄罗斯,那这样的国家多了去了,印度挣得更多,欧洲也有不少国家悄悄干,毕竟吃饱了才能谈价值观。

如果认为不和欧美站一块就是支持俄罗斯,那属于“奴才”思维,丢了主子就好像丢了魂,忤逆主子便惶惶不可终日。中国是大国,肯定有自己的立场,不需要迎合谁。对此,俄罗斯人很清楚,德国人也很清楚。不要动不动反思,把S盆子往自己头上扣。

德国人之所以区别对待还是下意识的傲慢。“傲慢”有可能源于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或许在工作人员看来,他们的大飞机“遥遥领先”。

可事实上,这次涉事主角A400M运输机并不是什么尖端飞机。虽然号称是欧洲自产的载重量最大的军用运输机,但和我国的运-20、美国C-17和俄罗斯的伊尔-76战略运输机都存在明显的代差。

因此,傲慢更可能源于本能的“警惕”和“敌视”。因为他们本能地把中国当对手,把中国人当敌人。

美国家在航展上区别对待中国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02第一阶段围剿策略

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冷战时期在“巴统”基础上成立“中国委员会”,专门研究对中国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出口禁令,围堵中国胜过围堵苏联和东欧国家。

冷战后搞“瓦森纳协议”,这个协定是巴统的升级版,范围更宽,内容更多,而且和僵化的巴统体系不同,《瓦森纳协定》懂得与时俱进,定期更新管制清单,什么技术新就禁什么,其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2004年中国买捷克的雷达设备,被美国叫停;2006年和意大利合作发射卫星,被美国干预后取消;2008年,向法国购买红外探测器芯片,被美国阻止;2018年以后更是肆无忌惮,裹挟盟友对中国做出种种限制。最近又联合多个国家搞6G标准,把中国企业排除在外。

曾经有一段时间公知总说,美国对中国挺好的啊,对中国没恶意啊,你们为什么要敌视美国?这叫没恶意?多蠢才能得出没恶意的结论?

为了防止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美国及其簇拥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就包括在公开场合驱赶中国人。2009年巴黎航展,发生驱逐中国人事件;2017年欧洲防务展,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扬言:“这里禁止拍照!我们不接待中国人!”;还有这次,德国人口吐芬芳:“Chinese go out!”

他们怕啊!怕被中国人看一眼就怀孕。

但是,中国人就是有看一眼就让对方“怀孕”的本领。

“两弹一星”有了、国产汽车有了、国产飞机有了......所有那些他们希望通过禁运限制中国拥有的工业产品,中国都通过努力自己获得了。

之所以能做到,一方面归功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国科研人员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

例如,要研究原子弹就得进行核爆试验计算,而当时国内没有高级计算机,也买不到,中国科研人员就另辟蹊径,用手摇计算机算。所以,“两弹一星”精神大概也可类比“愚公移山”精神。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其实,中国很多领域能突破都要归功于庞大的内需。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之所以一卡就死,是因为它极度依赖海外市场,市场在海外,原材料也在海外。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可以轻易把控海外市场,卡日本的七寸,逼它屈服。而中国有强大的内需做支撑。

你不卖给我是吧?行,咱自己研发,用自己的市场反哺自己的技术,技术差一点没关系,凑合一下能用,一步步提高,一年不行我两年,两年不行我十年,总能攻克。

03如此反围剿

以盾构机为例。上世纪末,我们为了打造西康铁路,急需盾构机。但大型盾构机被欧美管制,无奈之下,我们花天价从德国进口2台盾构机,还不是最先进的。为了这两台盾构机,我们把德国技术人员当祖宗一样供着,好吃好喝伺候,一天还给数千美元的工资。

就这,对方还百般刁难,每次检修,都在现场拉起一条警戒线,严禁中国人工程师靠近,搞技术封锁。还扬言“再给中国工程师100年也玩不转盾构机”。

受到刺激的中国科学家决心“造自己的盾构机”。可是,搞工业生产,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仅靠决心是没用的。一件工业产品,只有在实操中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定型。

要说基建需求,过去40年,中国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中国地质结构复杂,对盾构机需求极大,这给了中国科研人员实现抱负的机会。

于是,从最小最笨拙的开始做起,用市场换技术,一步一个脚印,用20年时间,终于突破了。今天,中国盾构机占领全世界70%的份额,其中绝大部分都用于国内的隧道开凿、建水电站和地铁等等。

所以,要封锁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的,要人才有人才,要市场有市场,两者都不缺的时候,封锁个寂寞?

就这样,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越来越少。

但他们会停止围剿中国吗?当然不会。如果说冷战期间对中国的围剿是源于意识形态,那后冷战时代对中国的遏制则源于他们的战略野望。

2015年,美国前驻华外交官、时任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罗伯特戴利曾在电视辩论中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主张是,即便中国做出一些支持‘接触’战略的人所期待的改变,即便他们尝试完全照搬美国的宪法和法律,我们仍要限制中国的发展。只因为我们不想有竞争对手。这个主张跟信仰无关。如果中国真要成功了,不管信仰如何,我们都必须加以阻止。哪怕中国重新陷入贫困也在所不惜。”

当科技围堵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围堵战略进入第二阶段——产品围剿。

04第二阶段围剿策略

以这次新加坡航展为例。其实,就在德国工作人员搞小动作的同时,美国波音公司也没闲着。展览前,波音亚太区商业营销董事总经理戴夫·舒尔特说:“我们将开始与C919竞争”。只不过,他们竞争的方式有些萎缩。

中国可以允许波音、空客在中国开展业务,美国及西方国家却以所谓的安全性能为由,拒绝给C919颁发适航证。

说白了,就是围堵你。什么公平竞争、自由贸易,都不给你机会,看你怎么竞争。

这次航展,中国带去了自己的产品,而且种类还不少,像C919、 ARJ系列,几乎把中国支线干线客机全带去了。

但是,C919未获得任何海外订单。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C919还不够成熟,没能打消西方的疑虑。可是,其他工业产品呢?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年产量达950万台,成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是,西方会接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吗?

1992年8月,81岁高龄的钱学森院士曾写了一封信,建议国家跳过汽油柴油阶段,主导实施“新能源汽车计划”,直接进入汽车的新时代。

虽然钱老在信中是以氢能源举例,但核心思想是一样的,相对来说,欧美国家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并不比我们强多少,在这方面寻求突破,阻力会小很多。

30年后再回头看钱老的建议,是多么的高瞻远瞩!正是因为当年另辟蹊径发展新能源技术,中国才避开了西方的种种限制,成为今天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可是,西方会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不可能的。

眼看技术安全已经不存在,他们便用国家安全来污蔑中国汽车。

meta60pro“代言人”雷蒙多说:“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

英国专家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威胁世界。

可以预见,接下来西方还会变本加厉地围堵中国新能源汽车。他们不仅要“起高墙”,还要“泼脏水”,把中国新能源汽车说成一坨翔。

现在外网到处能看到污蔑新能源汽车的发言。

简中网铺天盖地都是指责新能源汽车的文案。从环保性到实用性,把新能源汽车贬得一无是处。

不难发现,只要是中国有可能完成突破的工业产品,总会引来潮水般的批评,如meta60pro、C919、高铁。

这背后正是西方对中国工业第二阶段战斗——产品围剿。

和当年美国议员砸日本东芝电器一个意思,跟意识形态无关,就是纯粹想让你死。

05尾声

当然,中国不是日本,想要围剿中国产品比围剿中国技术更难。

理由和第一阶段一样。中国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足以支撑中国产品走过最黑暗的阶段。如C919,中国自己的订单就已经达到1000多架,干十年都干不完。这次新加坡航展,西藏航空一口气又定了40架C919“高原型”飞机。

当中国大飞机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和飞行积累后,总能在海外找到突破口。

有的人总担心,西方不放开怎么办?人家死活不答应怎么办?大家别忘了,世界很大,除了欧美国家,还有几十亿人的市场。

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就已经在南美找到突破口,且势不可挡。

纯粹市场角度,可以把欧美比喻成城市,而其他地区算农村。农村包围城市不正是中国的拿手好戏吗?

今年“两会”把新能源汽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在提醒那些看衰者,别做梦了,国家不会放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

其实,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超出当年钱老对它的定义,更应该叫“智能汽车”,是一种高耗电的智能设备。就像“智能手机”引爆移动互联一样,中国认准“智能汽车”将引爆下一个风口。

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物联网,这才是智能汽车的终点。

所以,欧美对中国产品的围剿是何其幼稚?和盾构机、高铁、造船一样,背靠全世界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中国肯定会将大飞机、智能汽车这些产品“卷”出新高度。

届时,在绝对的代差面前,除了接纳,他们别无选择。

全文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