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被寄予厚望的三种力量均不能抗衡董卓,使之肆无忌惮,自号“尚父”建郿坞。

第一种力量是朝廷内的反董声音。董卓大军进入洛阳,为掌控朝中大权,第一件事就是亲手废少帝,另立汉献帝,以此立威。此后,安排大量亲信担当要职,比如,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不断巩固其朝中大权。

影视形象董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形象董卓

同时,令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常伴董卓左右,不时恐吓百官,使得没人敢说“不”字,更别说刺杀董卓了。惨死在董卓之手的汉臣不胜枚举,就连当年的曹操,手握锋利无比的七星宝刀,也没什么用,迅速逃亡为上策。

第二种力量是由十八路诸侯组成的反董联盟。当初,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声势浩大,一时间让董卓感到恐慌。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种联盟如同一盘散沙,诸侯们各怀鬼胎。先是鲍信不听号令,派鲍忠夺首功,输了一阵;再是袁术故意不供粮草,以致孙坚先锋部队兵败;后来董卓退往长安,讨董联盟主力大军却止步不前,仅曹操一军孤军追击,又岂是对手?

董卓设宴布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设宴布重兵

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人心不齐,不久,联盟自动解散,以失败告终。

第三种力量是地方上一些强大的反董势力。虽然反董联盟已散,但一些地方势力很强大,对董卓在长安的统治构成了潜在威胁。而让董卓倍感高兴的是,他们都忙于相互厮杀夺地盘,尤其是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孙坚。北方袁绍、公孙瓒为夺冀州大打出手,损兵折将耗军马,最后董卓派人,代表朝廷前往调停;江东猛虎孙坚攻打刘表而殒命,这一方势力元气大伤,后继者尚年幼,不被董卓看好。

董卓自号尚父筑郿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自号尚父筑郿坞

诸侯之间相互厮杀夺地盘,事实上帮助董卓除去了心腹大患。

至此,上述三种令董卓感到害怕的力量均没能发挥实质性作用,使董卓愈加狂妄,实乃汉王朝之大不幸。难道真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董卓了吗?(盐邑大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