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上个月笔者曾在本栏撰《难忘哈尔滨》一文,提及很想旧地重游,没想到很快就如愿以偿。上周一下午,经深圳机场飞到哈尔滨,入住当年同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临江客房。窗外,松花江上白雪皑皑,此情此景,仿若时光倒流。不同的是,接机的黑龙江大学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当地人称自己的城市叫“尔滨”,省略一个“哈”字,显得更亲切。刚刚经历了一个游客空前火爆的冬天,冰城人显得自信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人有数九的习俗,我到哈尔滨当天是八九,距离九九消寒还有十多天,当地气温白天摄氏零下七度,晚上摄氏零下十几度,今年最低达到摄氏零下三十一度。出发前香港降温,白天气温大约十七八摄氏度,同一天两地气温相差二十多度。当年“努尔哈赤们”从这里出发,一路南下入主中原,他们是如何适应南方的气候和生活?我这次到哈尔滨,不是凑热闹来看冰雕的“南方小土豆”,而是有工作在身,确切地说,是陪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意得集团主席高佩璇到黑龙江大学出席满语文化研究项目第三期方案会议。高女士从二○一○年开始资助这项被称为“冷门绝学”的文化研究,迄今已经十多年。我也一直参与这个项目的部分工作,算是业余爱好者。

那天在黑龙江大学满语学院会议室,由王敬波校长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王永清、副校长李卓,以及学院郭孟秀、常山等多位专家教授及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会上首先播放一段短片,介绍“满语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的来龙去脉和第一,二期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第三期项目规划方案等等。一步一个脚印,转眼十多年,专家学者默默耕耘,各级领导支持,捐助人出钱出力,笔者看完心情很不平静,在场有一位特别嘉宾也表示深受感动。

短片从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说起。十几年前,高佩璇到黑龙江参加省政协活动,无意中获悉有大批满文档案没有人翻译,当中可能有重要的历史资料。高女士回港后向饶公汇报这一信息,饶公听完伸出右掌,以五个指头代表汉、满、蒙、回、藏,说出两个字“抢救”。于是,就有了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满语文化抢救开发研究”这个项目。二○一○年夏天,九五高龄的饶公亲自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主持高佩璇捐资五百万资助这个项目的签约仪式。在饶公倡导下,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与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时任港大副校长兼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副馆长郑炜明等加入学术委员会。从此香港与黑龙江之间,有了一项别具一格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迄今为止,高佩璇已为这个项目捐资七百多万。前几年满语文化研究所升格为研究院,高佩璇获聘为荣誉院长。那天在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院会议室,校方向高女士捐赠刚刚出版带有油墨香的《清代黑龙江户口档案选编》共十册,以及《濒危环境中的满族祭祀文化》《满族崛起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俄藏满文文献总目提要》《清代满语文对蒙古语言文字的影响》等一批最新研究成果。据介绍,“满语文化抢救开发研究”项目取得的多项成果,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多民族融合的研究等方面也有突破。在第三期研究全面展开之后,一旦揭开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的秘密,也许有更重要的发现呢。

上文提及在场的特别嘉宾,是应邀到黑龙江大学演讲的前特首林郑月娥。听说该校的满语研究项目是港商资助,林郑月娥特地出席这次会议,非常赞赏高佩璇资助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眼光和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不少人捐助内地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但资助文化研究,特别是抢救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确实不多,其实,除了眼光和情怀,也许还有缘分。和高佩璇一样,林郑月娥也非常敬仰饶公。二○一○年饶公在北京主持黑龙江大学满语文化项目签约启动仪式之后,在高佩璇等人陪同下前往敦煌出席活动,庆祝九五华诞,时任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和多名特区政府官员也专程到敦煌出席相关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