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秘诀是统战有实力的关键群体。

之前写了一篇《大清的垃圾时间》,很受好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大清的成功秘诀。在我看来,大清最厉害的统治术就是统战有实力的关键群体。

八旗的本质是一个联盟,而非依照血缘组成的共同体,任何被满清皇帝认为具有实力的个体或群体,都可以加入八旗。正是依靠这一多民族的联盟,大清才能击败体量相当于自身十多倍的明朝。

即使到王朝末期,大清仍然深谙统战之道,在太平天国叛乱期间,大清稳住了关键的汉族士绅群体和西方势力,最终借助两者的力量击败太平天国。

大清走向覆灭,一是大清的统治阶层不再能有效的执行统战策略,统治技术越来越僵硬。但更重要的,还是时代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化的大潮下,大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1

大清对蒙古人、“辽人”的统战

大清的前身是建州女真中的一个小部落,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兼并海西女真,建立后金,有了和明朝叫板的基础实力。 但即便如此,努尔哈赤的女真部众至多不会超过50万,兵力不超过6万,要想征服明朝,努尔哈赤需要更多盟友,这个盟友就是蒙古和辽东汉人。

当时明朝和后金都花费大力气拉拢蒙古。但与后金相比,明朝作为正统汉人王朝,一直对蒙古人存在偏见,对他们更多是收买、利用,缺少平等结盟、联姻的意愿。

与明朝相比,努尔哈赤下的本钱要大得多。萨尔浒之前,努尔哈赤就娶了科尔沁部两个贝勒之女。他四个儿子,包括多尔衮,也分别娶了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的王公之女。努尔哈赤的亲侄女也嫁给了内喀尔喀部的贝勒,努尔哈赤时代,后金与科尔沁部就联姻十次,双方可以说血浓于水。

努尔哈赤“满蒙一体”的策略之后被皇太极继承,到皇太极时期,和明朝结盟的黄金家族后人林丹汗被击败,蒙古大部归于后金,皇太极成为女真和蒙古的共主。在蒙古人的协助下,皇太极得以绕过关宁防线,从漠南蒙古入侵明朝,蒙古部落甚至随皇太极一起入关抢劫。

在对蒙古的统战上,后金完胜明朝,明朝不得不面临两个方向的夹击。

除了蒙古人,后金还团结了汉人社会中最具战斗力的群体—辽人。辽东汉人因为久居边疆,形成了和内地不同的社会文化,他们普遍习性剽悍能征惯战,明末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除了戚家军代表的浙兵外,就是辽东军功集团。李成梁、祖大寿、孔有德、吴三桂,均是辽人。孙承宗、袁崇焕所依赖的也主要是辽人群体,明朝针对后金的战略,就是“以辽人守辽土”。

明后期,卫所制度已经崩溃,将领大都依赖豢养的家丁作战,而辽东,就是私军最多的地方,明亡清兴的结局,很大程度源于辽人集团的反叛。

努尔哈赤早期的成功,离不开辽东的人心向背。万历十六年开始,明朝开始担忧辽东的“军阀化”,先后将李成梁和李如柏撤职,又大幅削减辽东家丁,万历二十七年开始,朝廷更是派出征税太监搜刮辽东,致使辽东一片萧条,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引发民变。辽东御史何尔健就称辽东“所过人迹罕少,道路行者垂首丧气,半人半鬼,辽东民情已如鼎水之沸腾”。

不少辽人为了逃避征税甚至逃到了努尔哈赤控制的建州,足见辽人对明廷的憎恨。正是借助辽人对明廷的不满,努尔哈赤在起兵初期才会如此顺利,努尔哈赤先后招降李永芳、范文程和佟养性等辽人,予以重用。

(明朝后期,明军完全依靠将领家丁)

李永芳为后金建立了完善的谍报系统,策反不少辽人,广宁之战,就是李永芳安插的细作扰乱了明军军心,致使明军大溃。浑河之战,也是李永芳统战了沈阳明军炮手,八旗军在火炮掩护下才击败明朝南军精锐,消灭了白杆兵和浙兵(最后的戚家军)。 范文程则成为后金文臣之首,有效提高了后金的治理能力。佟养性则帮助后金建立首支炮兵,成立八旗汉军,在大凌河之战中用火炮击败了明朝援军。

直到努尔哈赤统治晚期,明军才重新赢回辽人的心。当时努尔哈赤因为接连取胜,开始盲目自大,在统治区内推行剃发易服,迁徙人口、满汉合居等不得人心的政策,并严厉镇压反抗的辽人,就连李永芳也因劝谏努尔哈赤被罢官。

努尔哈赤晚年的昏庸重新将辽人推到明朝一边,这是袁崇焕、孙承宗“以辽人守辽土”成功的根本原因。最终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新训练的“辽军”和红夷大炮所击败,含恨而亡。

皇太极上位后,充分意识到了父亲的错误,开始重新重用“辽人”。正好这时,明廷开始接连犯错。崇祯先是处死袁崇焕,后又罢免孙承宗,这两人在辽人中的地位非常高,两人离开辽东让辽人对明廷丧失了信心。另外,内地社会对辽人的防备和鄙视也是辽人投靠大清的原因。

当时内地官员和民众普遍认为辽人反复无常,习性和胡人近似,非我族类,不能信任。袁崇焕被杀后,民间普遍相信了袁是后金奸细的谣言,加深了辽人的刻板印象。因为战乱,大量辽人进入关内避难,他们大都遭到了内地士人和居民的侮辱,这种普遍的“排辽”间接导致了孔有德的叛变。

当时明朝花费重金从葡萄牙请来教官,组建了一支西式炮兵,这支军队由孙元化、孔有德等人率领,以辽人为主,本来是要驰援大凌河的祖大寿,结果在吴桥,由于后勤不畅,加上当地人拒做辽人生意,这支军队补给断绝,被迫造反,在被其他明军击败后投降了大清,皇太极出盛京十里迎接孔有德。

孔有德的叛变,彻底改变了明清双方的实力对比,明朝花费重金培养的西式炮兵,自己没用上,反倒给清朝做了嫁衣。在明朝的最后几年,清朝甚至在火炮数量上也超过了明朝,明军丧失了对清军的最后一项优势。

(皇太极后期,清军的火炮数量比明军还多)

后世的清人在谈及历史时,都将吴桥兵变视为明朝败亡的标志。在将蒙古人和“辽东军功集团”纳入政权后,清朝已经拥有东亚最强大的武装集团,明朝的败亡,已是定局。

在前现代,权力斗争的规则从不是看谁的支持者最多,而是谁的支持者最有组织力,最有战斗力,把握有实力的关键群体,远比赢得大多数,重要地多。

2

大清与汉族士绅的结盟

松锦之战后,明朝进入倒计时,天下开始从明清争霸变成了顺清争霸,李自成成为大清最大的敌人。为了对付李自成,也为了收服汉人的心,大清统战另一个群体-汉族士绅。

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多尔衮等大清高层意识到,虽然清军的武力占据绝对优势,但没有能力治理一亿多人口的内地,大清要想稳固统治,必须和汉族士绅结盟。在关键时刻, 李自成又给了大清助攻。

1644年,与经营40多年的清朝相比,大顺政权显得过度年轻,1639年,李自成还是躲在商洛山中的流寇,到1644年就已君临天下,大顺政权完全没有转换思路、建立统治的时间。

最明显的特征是,大顺一直没能建立官僚体系和税收制度,军饷的补充不是靠收税而是靠追赃助饷,所谓追赃助饷,就是通过打倒官僚地主,瓜分地主余财来筹措军饷。李自成进京后,拷掠京城大小官员,士绅苦不堪言,对大顺是“人人饮恨,未及发也”。一些明朝官员私下对大顺丞相牛金星的手下周钟说“闯残杀太甚,万难成事”。

李自成的追赃助饷很有可能影响了吴三桂的态度,当时吴三桂已起兵归顺,行至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玉田县,却中途折返,大概率是听到李自成劫掠士绅的消息,担忧老爹吴襄已成为阶下囚,自己前去也是自投罗网。

在获得吴三桂的关宁军后,清军在一片石击败了李自成,李自成刚失败,全国士绅就反抗大顺统治,袭杀驻军,废除大顺政令,实现了全面的复辟。

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大清入关后对士绅给予优待,明朝旧官僚大部不仅录用,还完全保护他们的私产,大清还重开科举,迅速收拢了天下士子的心。这是大清在一年内打垮大顺、南明弘光政权的根本原因。

直到1645年,多尔衮傲慢自大,颁布剃发令后,全国才出现广泛的抗清运动,但因为大顺已被击败,清朝占据了最富庶的江南和华北,大局已定,虽然经历波折,大清还是成功统一了中原。

大清,再一次用暂时的伪装和“统战”赢得了天下。或许大部分穷苦农民都支持实行“三年免赋、尊重汉族传统”的大顺,但大清掌握了武力最强的辽东军功集团和最有钱的汉族士绅。事实证明,打天下靠的不是人头而是组织和实力。

(到三藩之乱时,大部分士绅仍忠于大清)

天下安定后,大清对汉族士绅是既利用又防范,大清皇帝始终在汉族官员和八旗子弟间徘徊,用旗人去制衡汉人。这一平衡直到太平天国叛乱期间才被打破。

经过长期的演变,八旗已经完全腐化,在太平天国叛乱中,八旗和绿营一败涂地,太平军直取南京,攻占江南赋税重地,不得已之下,咸丰将军权下放给汉族士绅,让他们自主募兵,剿灭叛贼,还破天荒地许诺要给平定叛乱的人封王。

大清意识到在旧有基本盘不堪大用的情况下,必须统战新的力量,而当时最有力量的群体,一个是汉族士绅,另一个就是西方列强。在这个关头,太平天国又给了大清助攻,它先后得罪了两个群体。

对汉族士绅,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虽然和基督教差异极大,但继承了其排他性,太平军大肆焚烧文庙和四书五经,破坏士绅对基层的掌控,将士绅完全推到对立面。

太平天国本可以和西方交好,但洪秀全自认为是上帝次子,不仅不在经济、宗教问题上向西方妥协,反而要求西方列强效忠自己,最终将西方推到了大清一边,大清平定太平天国,离不开对西方武器的引入和洋枪队的组建。

最终,在汉族士绅和西方的帮助下,大清再次获得了胜利,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给王朝续命了40多年。这其中反映了大清统治层极为高超的政治策略。

3

时代变迁与大清死局

大清的成功离不开灵活的政治策略,大清总能统战一个时代最关键的群体,但这一策略也有失灵的时候。到1901年,大清完全失去了操作的空间。

庚子国变后,两个最有影响力的群体都向大清提出了要求,因为慈禧灾难性的决策错误,西方列强要求大清赔款并进行改革。汉族士绅也要求中央放权地方,并实行君主立宪制,给予汉族士绅参政议政的权利。

但大清统战的目的,从来是保证自己专制的权力,它不可能接受削弱自己权力的妥协。慈禧的清末新政,都是在压力下被迫推动,不情不愿,慈禧的目的一直与汉族士绅相反,汉族士绅要的是英国式立宪,权力在议会不在君主,慈禧想要的却是日本式立宪,权力在君主,慈禧想要的从来是恢复中央权威。

慈禧死后,清廷与汉族士绅的矛盾公开化,皇族内阁的出台让汉族士绅彻底对大清丧失了信心,大清的败亡已成定局。我们还看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大清旧有的基本盘—八旗,既没有能力捍卫大清还阻止大清统战其他有实力的集团,八旗集团一直拒绝让出自己的权力,这也是大清加速败亡的原因。

不过,即使大清在末期向汉族士绅让权,也大概率不会幸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大众民主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脱离了逆来顺受的状态,人们开始寻求统治的合法性。

中国知识分子接触西方思想后,越来越怀疑满人统治和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夺取大权的汉族知识分子,能否接受一个满族的虚君,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横向看,19-20世纪初是帝国解体的世纪,沙俄、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都解体了。旧时代掌握关键群体就可以统治国家,到现代,即使是威权领袖也要寻找一个让多数人认同的“叙事”,而大清恰恰缺乏这种能力。

一个多民族的、君主专制的帝国,注定在新时代难以幸存。大清,这个在前现代最为成功的王朝注定是新时代最失败的国家。在时代的大潮下,任何统治术都注定苍白无力。


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