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城颂16——南

郭 谦

龙盘虎踞,紫气冲天。南京,历史悠长,文化厚重,是四大古都之一,集奇妙、美丽、强盛、繁荣于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奇南京,奇在史前文化,后世盛况一浪高过一浪。一百多万年前古人类在此发祥,六十万年前南京猿人在汤山繁衍,南京有七千多年记载的历史文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岁月峥嵘,风云多变。春秋战国时,楚威王灭越,建金陵邑,筑城于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三国时,东吴孙权在此定都立建邺,南京崛起,引领了长江流域和南中国的发展,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西晋灭吴,司马睿改都城为建康,延至南朝的宋、齐、陈、梁,六朝皇宫穷极壮丽、冠绝古今,其建筑模式对北朝、隋唐,日本、朝鲜及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建康城人口逾百万,与古罗马并称“世界文明中心”;“石头津”达海通江,出现了万国交会的盛景。元末,朱元璋平定乱局,攻克金陵,建大明号应天,京师南京再次兴旺,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当时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明城墙、明故宫后来被明中都北京城摹临。郑和在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七下西洋,开启了海洋丝绸之路的航线。清末,孙中山首举民主大旗,推翻封建帝制,铸造民国于南京,南京又一次聚焦国人和世界的目光。真是几多烟雨,几多狼烟,南京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和悲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美南京,美在文化渊源。六朝繁华里,南京诞生了我国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刘勰撰写《文心雕龙》十卷五十篇;周兴嗣的《千字文》朗朗上口,韵味无限;钟嵘《诗品》《世语新说》《昭明文选》联袂而至,这些文化精品让六朝建康文学洒满了“古典的金粉,魅惑的色泽,风流而靡弱,潇洒而散淡”的气象。《永乐大典》《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承前启后,让明清金陵文化再次光亮。李白、杜甫、王昌龄、刘禹锡、李清照、辛弃疾等人对南京频频流连,抒情感怀、吊古伤今,唐诗宋词里留下了丰富的怀古体裁篇章。文学史上有一万多部作品与南京有关联,现代文坛巨匠鲁迅、巴金、叶圣陶、俞平伯、朱自清等人与南京有不解的情缘,作品里留着秦淮河桨声灯影。当代“南京作家群”是第一个以城市为命名的创作群,苏童、韩东、叶兆言等名家不断涌现。乙亥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南京为世界“文学之都”,这是南京的殊荣,也是历史的新担当。紫金山的秋,长江两岸的风、新街口的车流、玄武湖的蛙鸣……都是写不尽的文学元素;六朝烟水、佛都梵音、钟山饮泣、余音绕梁等构成了南京系列文学形象,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是我国绘画、书法的重镇。六朝时先有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大家频出,后有南唐画院精品百世流芳。明末清初,南京曾产生过金陵画派。董其昌、吴彬、胡宗信、邹典、石涛、龚贤……先后来宁,或造访,或游历,或定居,或客留,新作层出不穷,画风诗情浪漫。上世纪三十年代,吕凤子、徐悲鸿、张大千、陈之佛、高剑父、潘玉良、庞薰琴等名流云集,又形成新金陵画派,盛况空前。现代南京书画界名家辈出,如傅抱石、刘海粟、陈之佛、钱松岩、亚明、宋文治、李味青、韩少婴、张正吟、赵良翰……一代接一代承接了过去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丽南京,丽在河山。悠悠秦淮古河,见证千年风流;滔滔万里长江,阅尽万古兴亡。巍巍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章;娥娥古钟山,深藏百处景点。皇家园林玄武湖,被明城墙、鸡鸣寺、九华山环抱,五洲堤桥相连,百花争艳,文人骚客在此唱吟过无数诗篇,如今是南京最大的文化休闲公园。怡然莫愁湖,是江南古典名园,亭台楼阁美不胜收,还具有种种神秘美感。繁华夫子庙风光带,集山水园林、庙宇学堂等于一处,夜秦淮风土人情味道不一般。总统府、乌衣巷、阅江楼、雨花台、珍珠泉、清凉山……南京有道不完、数不尽的景观。昔日的华丽、富贵、悲欢弥散在大街小巷、山川河流之间,呈现出一片温润清丽、从容淡定的景象,令游客迷恋。古街上茂密的梧桐夹道衬托出南京一种古老深邃的意蕴,如同一支悠长的旋律缓缓流淌,从古流到今,从此地流向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强南京,强在教育科技。南京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南朝建康太学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所分科制高等学府,教研合一的大学堂。南京出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圆周率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医学家陶弘景著述七八十种,其《本草经注》推动了本草中医学科的发展。明代南京国子监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学府,学生人数近万,还有大批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人员。明清南京崇正书院、钟山书院、惜阴书院……享誉北国江南,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于南京江南贡院。清末,南京相继开办了江南实业、江南武备、江南陆师、江南水师、金陵工艺等新式学堂,催生了新世纪的变革、发展。而今,南京各类高等院校有六十多所,学生近百万,名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南京是我国三大科研中心之一,许多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一等奖。南京也是我国四大云数据中心、大区级通信枢纽、八大骨干网节点,2019年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2020年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南京位列第八、中国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盛南京,盛在经济。南京是我国清代洋务运动的始发地,近代工业的摇篮,金陵制造局、英商和记洋行、津浦铁路南段机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中国水泥厂等知名企业打下了南京近代工业的良好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磷肥厂、第一只国产电子管、第一台全国产收音机、第一座无线数字卫星通信站……如今,南京是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居全国城市第二;汽车制造规模居前三。液晶模组、智能电网、先进轨道交通产业整体实力排名中国第一。南京在长三角地区中是仅次于上海的商贸、金融中心。2018年以来,金融产业绩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区域经济竞争力、吸引力及月薪过万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2023年全国百强城市,南京经济总量居全国城市前六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荣南京,繁荣在交通和大港。南京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宁沪、宁连、宁通、宁巢、宁淮、宁杭等高速公路辐射周边;它是四纵四横铁路格局里南北、东西干线的重要交汇点,衔接北京、上海、杭州、合肥、武汉、郑州六个方向,高铁动车通达全国省会城市比例,与上海、北京并列第一。南京航运是我国重中之重,南京港是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大型港,长三角国际型深水港。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公铁路大桥,在桥梁史、经济、政治、战略多方面有特殊意义,也是一个世纪的地标和景观。如今,南京长江二桥、三桥、过江隧道等陆续建成,十龙过江,天堑变通途,南京与时俱进,现代化气势更壮观。

南京地处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江苏省会、国家特大城市,未来,将在全球城市网络、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争当驱动发展的战略支点。江北新区将打造成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具有对全球的辐射和影响。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承东启西,将集古代、近代、现代特色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兼容并蓄,开创多元文化新格局,以龙头带动周围城市共同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