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产业研究院特邀专家陈剑发表)2024年3月9日上午,应华东理工大学校友会和校友企业家联谊会邀请,笔者在杭州作了“民营经济与当代中国”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与听众作了45分钟的互动。参与现场交流校友20余人,参与直播听众千余人。内容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民营经济如何成为主力军,十年重大事件评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马克思剥削理论与按要素分配,它山之石——美国的国有企业 。本文是演讲的第一部分内容。

主持人:吴晓明(华东理工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理事):

有关陈剑老师的正式头衔已列在海报里。下面我对陈老师做一简短介绍

一是敏锐。先于常人发现问题,然后孜孜以求。敏锐是做学问的天赋异禀。

二是好学。安徽大学经济系77级本科,吉林大学人口学硕士的学术训练,使他有学养,有见识支撑起他的研究。

三是历练。上个世纪80年代当过中央部委的处长;挂职担任过浙江温岭的副市长;在中国社科院做过学术研究;在北京市政府研究室担任副主任,长期从事政策研究。经历让他具备知行合一的基础。

四是勤奋。他笔耕不辍。50几部专著,千篇文章。著作等身。这些特质使他有意或者无意;主动或者被动;影响或者参与了国家一些重大决策。

我为他总结了八个字,未经他的认可。“人生如此,夫复何求。”下面请陈剑老师开始今天的演讲。

百年中国,民营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中国两次黄金发展时期

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中国有两次黄金发展时期。

第一次是1914年至1924年。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交战各国因战争需要增加民用工业品与军需物资的进口,中国的出口随之急剧增长。国内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打开了一丝“夹缝”,正是这一线生机,成就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是1927年至1937年。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南京政府对关税的调整,交通设施的改善,轻工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这一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9%,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同时期日本3倍之多。

中国两次黄金发展时期有一个共同特点,国家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而两次引擎或称动力之源,就是中国的民族资本,即今天的民营经济。

二、民营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原有国家机器被推倒重建。民营经济、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从最初的支持鼓励到对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下半年,这一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铲除了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此时,全国99%的私营工业企业、85%的私营商业从业人员都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私人工业企业几乎绝迹。

从1956年到1978年,22年时间,随着民营经济退出中国经济舞台,中国开始了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制形式只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由于普遍缺乏活力,到了1978年,约有6亿中国人口生活水平低于国家绝对贫困标准。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全球经济总量中,中国经济占比只有1.8%,创造了中国有统计历史以来最低的比重。

三、民营经济重新登上中国经济舞台

1978年党的11届3中全会,中国开始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民营经济自此重新登上中国经济舞台。

(一)首先允许个体工商户存在

此时中国没有合法的个体经营者,只有少量但不合法的个体经营者(14万人)。

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民,19岁姑娘章华妹,领取到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发出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主营小百货,成为全国第一个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工商户。这一年,温州1844位个体户营业执照的领取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合法的个体户。

1982年,党的十二大,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适当发展。第一次为非公经济中的个体工商户开了一扇门。

(二)其次是允许私营企业主发展

1979年1月17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宴请五位客人84岁的“机械大王”胡厥文、82岁的“钢铁大王”胡子昂、63岁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毅仁、88岁的“水泥巨头”周叔弢和74岁的“猪鬃大王”古耕虞。邓小平对他们说,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火锅宴”成为中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开篇佳话,拉开了中国民营经济大戏的帷幕。

“火锅宴”五个月后,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给资本家“摘帽”。

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由此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与此同时,从关于雇工的争论,到姓“公”姓“私”的争论,再到民营企业家“原罪”的争论,一刻都没有停息过。

四、民营经济作为生力军的30年

什么是生力军,原指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较强的队伍。也就是异军突起,边缘起步,迅速发展壮大,发展成就超出人们的预期,这才是生力军。

中国民营经济作为生力军,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直至本世纪的前20年,共30年时间。

这三十年,又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增长的十年,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十年,从重要基础到主力军的十年。

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从14万户增加到244万户,年均增长33%;从业人员从232万人增到3409万人,增长近14倍;税收贡献从4亿元增加到976亿元,年均增长70%。

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十年(2002至2012),民营企业数量已达1085.72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近80%;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超过60%,民间投资占比突破60%,就业占比约80%。

从重要基础到主力军的十年。这十年时间(2012年至2022),在税收上,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6%(2021年数据)。在就业上,2012年至2022年,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数量上,中国民营企业从1085.7万户增长至4701.1万户,民企数量占比从79.4%增长到93.3%。

30年时间,民营企业从1992年的14万户,增加到2022年4701.1万户。30年时间,民营企业几乎从零起步,迅速成长壮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完成了从中国经济增长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转变。

结论

4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到了2022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力军。

对百年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只有民营经济才能够发展中国。

阎海峰副校长代表华东理工大学赠送礼品。并对报告进行点评:一片冰心在玉壶,杜鹃再拜忧天泪, 从今能得几回闻,不信东风唤不回。(来源:《常态发展》公众号)